结肠息肉临床分类

结肠息肉是指隆起于结肠黏膜表皮,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结肠息肉多发生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

炎症性息肉:是慢性结肠炎、肠血吸虫病、肠结核、肠阿米巴病和慢性痢疾等反复发作的结果,所占比例在10%以下,主要发生在青、中年,癌变率很低。

化生性(增生性)息肉:是一种退行性改变,所占比例为4%~20%,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癌变率也很低。

幼年性息肉: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在息肉中所占比例为6%~7%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癌变率更低。

腺瘤样息肉:是结肠黏膜细胞过度增生所致,此型在息肉中所占比例最高(70%~80%),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癌变率为20%~40%。

专家建议,年龄大于50岁的健康成年人,有条件的应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有直(结)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和腹泻、便秘、便血病史,体检发现血CEA、CA199增高,大便潜血阳性者,应进行结肠病变的筛查,首选是结肠镜。不管是什么样的结肠息肉,都应该在内镜下先取活检并送病理检查。不能做结肠镜或不愿意做结肠镜的病人,可以选择钡灌肠或CT仿真结肠镜。

结肠息肉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我们的患者朋友,正确认识疾病,并且了解疾病程度的分类对于治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么,希望患者朋友们可以正确认识并且科学的接受治疗。小编祝您早日康复。

结肠息肉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结肠息肉症状

结肠息肉在瘤体较小而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多无任何症状,有症状的患者常见症状有:便血,直肠腺瘤出血多为大便表面带鲜血,乙状结肠降结肠腺瘤出血为暗红色,与大便常不相混淆,右半结肠腺瘤肉眼常不能发生血便,仅大便潜血阳性,腺瘤大出血罕见。体积比较大或者数目比较多的结肠息肉可以发生肠道的堵塞,导致完全性或者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以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体积比较大或者数目比较多的结肠息肉可以发生肠道的堵塞,导致完全性或者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以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

结肠增生息肉怎么回事

如果这个结肠息肉已经确认发生了癌变,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结肠增生息肉不一定会发生癌变,如果结肠息肉做了病理,显示仅仅是增生性的结肠息肉,那一般是不会发生癌变的,只是一种炎症引起的,积极进行抗炎治疗就可以了;如果是病理结果显示为异型增生或者是一些低级的上皮内瘤变,那么就要注意了,这一般是一种癌前病变,一般在十年到二十年之间就会发生癌变。

结肠增生息肉怎么回事

增生性息肉常为小丘状隆起,呈灰白露滴状,直径多在2~5毫米,广基,半球形,表明光滑,呈淡红色或者淡褐色,绝大多数并无临床症状,老年人多见。结肠增生性息肉一般不需要切除,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属于非肿瘤性息肉,是由于肠道黏膜受炎症、损伤等刺激产生的局部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