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主要的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比较复杂,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症状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症状的危害很大,严重的时候会威胁患者的生命。今天就请专家为我们详细讲讲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1、一般说来,急性血小板减少症起病急促,可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紫癜症状,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肿,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为多,分布均匀,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可有血泡。

2、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少见,颅内出血少见,脾脏常不肿大。如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

3、急性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历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4、少数可迁延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症状也会有所改变。

以上就是“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症状”的介绍,仅供参考。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有很多,一旦发现了类似的症状,应该尽早接受治疗。如果你还有其它的有关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症状的问题,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进行了解。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治好吗

临床上通过一些药物治疗可以治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常会用到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这两类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类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的疾病,由于自身的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自身的抗体去破坏血小板,同时抑制骨髓中的巨核细胞的成熟和分化,导致患者血小板减少,进而引起皮肤粘膜出血的一类疾病。临床上通过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可以治好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ITP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出血为主,它的出血部位常见于黏膜、皮肤,像会出现鼻腔出血,口腔血泡,甚至会突然间出现视物模糊即眼底出血,这些都比较危险。四肢,甚至躯干的皮肤出现出血点、瘀斑、紫癜,甚至出现血泡。ITP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的ITP发病比较急,它的症状相对就比较重,皮肤可能会出现大片的瘀斑,有的病人会出现内脏的出血,消化道出血,还有的病人会出现尿血。最严重的就是会出现这个颅内出血。它是一种出血性疾病,死于颅内出血的病人比率不到1%。

ITP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以往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所见血小板计数减少引起最常见出血性疾病。ITP的发病机制有哪些呢?它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免疫的破坏,病人经常在发病前大概两周左右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病毒还有细菌的感染会造成体内出现一种免疫的破坏,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同时也可能抑制骨髓里边巨核细胞来产生血小板,所以血小板的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