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是常见的肛管和肛门疾病,症状表现为肛管裂口溃疡,不易愈合,排便时及排便后肛门部疼痛剧烈。中青年人、儿童及老年人也可发病,但年长者该病发生极少。发病率及发病地区各不相同,男女发病机制均等。肛裂可有一个或几个裂口存在,但多数肛裂发生在正中线上,正前或正后,即截石位6点、12点处。由于粪便干结,通过肛门时擦伤肛管皮肤,一般不能称之为肛裂。由于粪便干硬,硬性通过肛管时,把肛管撕裂而成的伤口,才称之为肛裂。其损伤的深度各不相同。肛裂浅则只裂伤肛管皮肤,深则可损伤皮下组织至肌肉组织,甚至损伤肌肉组织。
肛裂是一种感染性病变,长期反复感染,可出现一系列慢性病变,患者检查时能发现:
·肛窦炎和肛乳头肥大
是裂口上端受炎症的反复刺激的结果,乳头肥大显著的可随排粪脱出肛门外。
·肛缘脓肿和肛瘘
裂口炎症向皮下扩展,加之括约肌痉挛,使溃疡引流不畅,分泌物潜入肛缘皮下,形成脓肿,脓液向裂口处破溃,形成皮下瘘。
·栉膜增厚
栉膜区是肛管最狭窄区,是肛门梳硬结和肛管狭窄的好发区。栉膜区下增厚的组织称为栉膜带,肛裂的炎症刺激可使其增厚、失去弹性,妨碍肛裂的愈合,所以,治疗肛裂时应将增厚的栉膜带切断。
·溃疡
初起是肛管皮肤纵行裂口,呈线形或棱形,边软整齐,底浅有弹性,反复感染使裂口久不愈合,边缘增厚、基底硬,逐渐成为较深的慢性溃疡,轻微刺激可引起剧烈疼痛。
·前哨痔
裂口下方皮肤由于炎症刺激,使淋巴和小静脉回流受阻,引起水肿和纤维变性,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赘,称为前哨痔,也属结缔组织性外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