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治疗脱肛的五大偏方

我们一定要记住,得了脱肛一定要及时治疗,因为脱肛会越“拖”越严重,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不便,下面就请我们的肛肠专家为我们介绍两种脱肛的治疗方法:保守疗法和中医疗法。

(1)保守疗法

如果脱肛继发于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脱肛多能痊愈。治疗期间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小婴儿可直着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坚持1~2个月,多数脱肛可以痊愈。如改变排便方法后脱肛未愈则可行手法复位,用纱布折成厚垫,压住肛门,用粘膏将两臀拉紧粘牢,令小儿卧床1~2周,坚持卧位排便,多可痊愈。

(2)中医治疗

此病多为气虚下陷,长时间腹泻不愈、久病卧床伤气、大便干结,均可以出现脱肛。治以补益中气,升提下陷。药用炙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便秘加熟军;有热加连翘、栀子;阴虚加玄参、生地。另外可以针灸百会、长强,病久加足三里。

通过以上的了解,大家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脱肛的情况,就可以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预防方法,不至于让病情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脱肛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脱肛吃什么

中药类如补中益气汤,主要作用在于健脾益气,通过增强患者体质来增强肛门括约肌收缩能力,从而延缓症状,止痛如神汤、脏连丸,可消肿、止痛,减轻肿胀症状、缩小肿物帮助回纳。脱肛又被称为直肠脱垂,是指在腹压升高或是排便困难的过程中,肛垫下移部分或全部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西药类如地奥司明或其他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药物等,主要是消肿、促进肿物回纳。

脱肛的原因

你好,中医脱肛的病因,多见于中气不足下陷,脾胃虚弱个人体质等病因而导致的,建议您平时可以服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来调理一段时间,可以艾灸足三里,平时也需要均衡饮食忌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温水坐浴,也可以考虑中医中药来调理其他的原因包括肛提肌和骨盆底部肌肉的支持力较弱,直肠黏膜较松弛,黏膜容易滑脱,腹腔内的压力长期处于增高状态,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呕吐、频繁腹泻等。脱肛是直肠粘膜的脱垂,引起脱肛的原因较多,较常见的有长期的大便干燥,长时间的下蹲,久坐等。常见于儿童、老年人和经产妇女,中医认为妇女脱肛的原因为分娩用力耗气,气血亏损引起,现代医学认妇女脱肛是由于生产时损伤直肠前壁,常合并子宫脱垂。儿童脱肛是因小儿气血未旺,老年人脱肛是由于气血衰退,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固摄失司所致。脱肛又称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

脱肛如何复位

脱肛也称直肠脱垂,其复位方式主要以手法复位以及手术复位为主,手法复位主要是将臀部套高,手部涂石蜡油,通过按摩将脱垂部位向肛门游离,直至还纳。手术复位可根据病情选择经腹、会阴以及注射等方法。脱肛属于肛肠科比较严重的疾病,脱光以后需要通过医生专业的手法进行复位,一般让患者采取侧卧位或者截石位,医生双手托住脱出的直肠黏膜,然后嘱患者深呼吸依次将其送回。如果没有专业医生辅助,那么患者可以下蹲,然后双手消毒后将脱出的直肠黏膜慢慢送回肛门内。但是脱肛并不能单纯的靠手法复位来治疗,需要通过黏膜钉合术和硬化剂注射的手术。脱肛就是患者直肠或直肠粘膜从肛门内脱出到肛门外,一般脱肛主要发生于腹压增大、用力咳嗽、长时间行走或者用力排便之后,脱肛一旦发生,必须尽量的将脱出物还纳于肛门内,以免长时间脱出在肛外造成嵌顿和坏死,可以垫以卫生纸或者无菌湿巾拖住肿物,用手轻轻在肛门放松状态下将其送回肛门内,不能完全配合时,可以让患者张嘴哈气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