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肿瘤有关的神经肌肉综合征有哪些?

(1)肌无力综合征:主要见于小细胞肺癌,偶可见于卵巢癌、乳腺癌、胃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等。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肉无力或易疲劳,以下肢为甚,特别是骨盆带肌群及大腿肌群,早期出现步行和站立困难。上肢无力较少见。约1/3病例有复视、睑下垂、吞咽困难和发音障碍。主动运动数秒后,肌力可暂时改善。无肌萎缩,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有口干、阳萎和四肢感觉异常等症状。对箭毒很敏感,对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新斯的明)无反应者占70%以上。肌电图呈特征性改变,肌电力产和肌肉活检可明确诊断。

可能的病因有:一、可能与肿瘤组织分泌某些箭毒样物质和神经末梢钙离子的动态分布有关。二、可能是神经肌肉传递介质——乙酰胆碱游离释放障碍所致。三、因为肾上腺素等α受体激动剂能使神经肌肉传递恢复,故认为可能是作为神经肌肉调节器的某些前突触的α受体异常。四、可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2)肿瘤伴随神经系统综合征(paraneoplasticneurologicsyn-drom)又称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内分泌因素、肿瘤产生的毒素、营养代谢、病毒感染有关。本征以卵巢癌和肺癌多见。通常表现为下列几种类型:

一、亚急性小脑变性:多见于肺癌和卵巢癌。病理变化主要为小脑皮质弥漫性变性,以蒲肯野氏细胞散在性脱失及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并常伴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部位散在轻微病变。呈亚急性起病,表现为躯干和四肢明显的共济失调,伴发音困难,有时出现精神症状、锥体束征和智力衰退,可伴脑干症状。病变进行性加重。

二、周围神经病变:多见于肺癌。可分为感觉型神经病变及混合型神经病变。前者病理变化主要为脊髓后根、神经节细胞及后索神经纤维变性。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各类感觉消失,一般下肢较上肢重,可以有天堂性共济失调和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后者较前者常见,病理变化以末梢神经变性更为明显。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远端感觉、运动及营养功能障碍。

三、运动神经元病:多见于肺癌和乳腺癌。病理变化为脊髓前角细胞、延髓运动神经核及皮质运动细胞发生变性。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同时存在,与原发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相似。

四、边缘系统脑炎和脑脊髓炎:多见于肺癌。病理变化主要为边缘系统灰质的颞叶部分的炎症和变性。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记忆力障碍、焦虑和器质性精神病。有些病人同时合并脑脊髓膜炎及脑干和脊髓损害的症状,主要有颅神经麻痹、完全和不完全截瘫以及膀胱和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五、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多见于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病理变化为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弥漫性多灶性髓鞘变性。病灶多见于大脑半球,脑干、小脑和脊髓也可受累。症状常在原发癌发现半年后逐渐发生。表现为弥漫而不对称的脑部损害症状。首发症状多为精神症状、共济失调、视力障碍和智力减退,晚期出现脑干症状如发音障碍和吞咽困难,甚至瘫痪、痴呆、昏迷和死亡。病程平均为3~6个月。

此外还有代谢障碍性脑病(肿瘤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而造成的精神、神经症状)肌病(类似多发性肌炎)以及前述的肌无力综合征也可列入本综合征。

直肠癌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直肠癌存活率

如果有淋巴转移,且转移在黏膜下的进行手术后的患者,五年生存期约为30%-50%;直肠癌的自然生存期一般为10-20个月,发生于黏膜下层无淋巴转移时,五年生存期可达到90%;

直肠癌存活期

在临床上会把直肠癌分,一期、二期、三期、四期。而早、中、晚的分期可能是对于普通人群来说的。这样可能会更好的去分辨它。所以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从临床上分期的生存情况,临床上讲病人的生存时间,一般是讲五年成活率来计算的。目前临床的数据证明,如果在五年时,不管是从血液学检查还是影像学检查,都认为它没有复发。五年之后复发的机率是大大的降低,所以一般来讲五年成活率代表治愈率。一期的病人他的治愈率大概93%左右,二期的病例大概有2a、2b、2c。所以他们的五年成活率分别为,84%、、73%、、67%。所以在二期里面,他的治疗的效果也会不一样,三期的病人整体的治疗效果会偏差一些,大概是40%到60%的存活率,而四期的病人五年成活率主要是10%左右。

直肠癌晚期痛苦

不是所有人直肠癌晚期都会疼痛,其实作为肿瘤来讲,包括直肠癌,要看最终发展到哪,有人可能是发展到肺脏,如果是肺转移,原则上只要长在里头没有长到胸膜上,一般不会疼痛,没有浸润到骨不会疼,可能会咳嗽,可能不停咳,气喘不上来。如果转移到肝,也看部位,如果转移到了肝脏内部,没有到了肝包膜不会疼,可能会出现腹水,会出现黄疸,但不会疼。肠癌很容易骨转移,如果一旦骨转移也要看部位,看骨质侵蚀到什么程度,如果初期可能不会感觉到任何疼痛,但是如果骨头破坏得非常严重,可能疼痛非常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