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多晒太阳巧防佝偻病

婴儿多晒太阳巧防佝偻病

  冬天出生的婴儿要在室内度过4—5个月,直到春暖花开才能抱出去晒太阳,容易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因此提醒那些刚刚当上爸爸妈妈的父母们,要精心养护小宝宝,防止孩子患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佝偻病是一种营养缺乏症。病因主要是小儿体内缺少维生素d,使钙不能吸收,引起钙磷代谢失常,影响骨骼发育,对全身代谢功能也有影响。佝偻病会使孩子的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如腹泻和肺炎,得病后也较一般小儿要重。单纯服用钙片不能预防佝偻病,必须同时服用维生素d,在冬天或寒冷地区,可以给孩子喂些鱼肝油来预防佝偻病。

  预防佝偻病的另一种方法是晒太阳。因为阳光中含有紫外线,紫外线照到人体皮肤时,穿透皮肤表面,作用于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使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变成维生素d3。因为紫外线穿透力较弱,隔着衣服、玻璃晒太阳起不到预防佝偻病的作用。因此,新生儿和早产儿可在屋子里打开窗户晒太阳,孩子满月后就可以到户外晒太阳了。冬天或天气较冷时,要给孩子穿得暖和些,选择中午阳光充足温暖时间,可露出脸和手,在避风的地方晒太阳。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小孩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或者预防为主。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治疗应以口服维生素D为主,剂量开始为每天2000-4000个单位,以后视临床和骨骼的改变的情况,2-4周后改为维生素D预防量,每天400个单位。对有并发症的佝偻病或无法口服者,应一次肌内注射维生素D3,200000-300000个单位,2-3个月后,口服预防量。对已有严重骨骼畸形和后遗症的应手术治疗。预防主要是给予充足的日光照射和每天补充生理剂量的维生素D,既能保证体内的D浓度正常,孕妇应多做户外活动。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新生儿在出生2周后应给予生理量的维生素D至2岁,婴幼儿应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既保证一定时间户外活动和预防量的维生素D及钙,或者及时添加辅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和双胞胎儿每日应给予维生素D400个单位,3个月以后改为预防剂量。

新生儿缺乏维生素d

首先,缺维生素D会有一定的诱因,所以可以从诱因上来进行判断。在维生素D缺乏性的佝偻病的初期,在六个月以内的宝宝会表现为易惊、易哭闹、睡觉不稳以及枕秃等情况。大一些的宝宝就会出现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还有头颅的改变,比如出现方颅、前囟闭合延迟,更严重的,会出现手脚镯、X型和O型腿骨、骨盆的畸形等等。

维生素d缺乏怎么补充

食物类可以从蛋黄、动物内脏、香菇、三文鱼类等食材中补充维生素D,但是食物中来源的维生素D含量是相对偏少的,可以通过口服深海鱼油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D。如果是由于工作原因或者是工作环境,导致不能晒太阳或者是光线不足,最好通过食物或者是药物来补充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