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真凶”----亚硝胺

亚硝胺对人类的致癌作用,引起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均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人类某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有关,尤其是胃癌发生的真凶。

一、亚硝胺类化合物是极强的致癌剂

亚硝胺类化合物是极强的致癌剂,最初线索来源于化学实验。亚硝胺类化合物是在实验室中寻找一种新溶剂时合成的,根据接触这一溶剂后的化学家发生严重肝病的线索,很快发现了亚硝胺类化合物是很强的动物致癌剂,几乎能引发各种脏器与组织的肿瘤。后来又发现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不需要活化的直接致癌物,而且此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卷烟的烟雾中、多种蔬菜、食品中,甚至饮用水中。特别值得骄傲的是n-甲基-n-基亚硝胺诱发人胎儿食管上皮癌,是由我国科学家陆士新教授发现。

二、食品中的亚硝胺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含量极微,但其前体亚硝酸盐及胺类物质则广泛存在,在适宜的条件下两者就可以化合成亚硝胺类物质。目前发现在某些特殊加工的食品中,亚硝胺含量特别高。亚硝胺可在动物及人体内合成,这是人类接触亚硝胺的主要方式。1975年摩尔(mohr)等人也报道,地鼠交配后第12~15d,给它注射45ml/kg二乙基亚硝胺,其仔鼠则发生呼吸道肿瘤。如果给哺乳期动物注射亚硝胺,则通过乳汁还可引起后代发生肿瘤。给哺乳期的金黄地鼠二乙基亚硝胺后,母鼠及仔鼠则发生呼吸道肿瘤。

三、亚硝胺与癌症的关系

亚硝胺可以在香烟的烟雾、某些经防腐处理的食物、某些药品及美容化状品中找到。此外,当被化肥污染的饮用水中的硝酸盐及用作肉类防腐剂的亚硝盐进入胃肠后,也形成亚硝胺。美国科学家阿多发现在人体内亚硝胺可以被活化,从而发挥它们的致癌作用。

我国科学家陆士新教授对食管癌高发区林县人353份胃液进行了亚硝胺化合物的分析,95%的胃液样品发现有亚硝胺类化合物,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县人胃液中亚硝胺和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

12下一页

胃癌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胃癌如何分期.

胃癌的分期帮助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准确的分期是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的判断、和疗效评估的依据。胃癌的分期一般是通过TNM分期法进行分期,包括术前的影像学评估,如早期胃癌的内镜超声检查、增强CT、核磁和PET-CT以及术后的病理学的分估,T代表肿瘤的浸润深度,N代表淋巴结的转移,M代表远处转移。进一步的分层T分为T1、T2、T3T4,T1是指肿瘤侵犯固有层粘膜肌层和黏膜下层,T2指肿瘤浸润到固有肌层,T3是肿瘤穿透了浆膜下结缔组织,而T4是肿瘤侵犯了浆膜和邻近的组织。N就是淋巴结转移,分为N0、N1、N2,N0是无淋巴结转移,N1是1个到2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是3个到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M分为M0和M1,M0无远处转移,M1是有远处转移。TNM临床分期最后分为I期、II期、III期、IV期。

什么是胃癌

胃癌是来源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的话主要是以腺癌为主,因中国这种体检意识相对比较差,所以这个早期胃癌率相对比较少,大概只有一个百分之十几到二十以内,所以大部分病人的话,发现的时候就是这种比较晚了,叫进展期胃癌,所以的话整体治疗效果不是太好,但是胃癌的话相对其它肿瘤,比如说胰腺呀,肝呀这些胆囊癌来说,它的恶性度还不算太高,它的这种五年生存率的话,根据我们国家癌症,中心统计的资料表明,它大概能达到35.9%左右。

什么是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

胃癌按疾病的分期分为早期和进展期,正常胃壁从内向外由4层结构组成,包括粘膜层、粘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层,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仅限于粘膜层或者是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的转移通常以早期胃癌的最大直径的大小,将早期胃癌分出两种特殊的类型,一种是微小胃癌,病灶的最大直径小于5毫米。另一个是小胃癌,病灶的最大直径在6毫米到10毫米。进展期胃癌是指癌组织浸润超过粘膜下层,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或远处器官的转移,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概念直接关系到胃癌的预后,胃癌的预后与诊疗时机是密切关系的,进展期胃癌即使做了手术,接受了术后的系统放化疗,5年生存率仍然是低于30%的,并且生活质量低,而大部分的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就可以获得根治性的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就节约了医疗资源,因此癌症的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