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膝关节置换术,1.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多久可以下地行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通常1-2天即可下地行走,通过规范的康复训练,患者基本上都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活动水平。但是如果因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1.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多久可以下地行走?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通常1-2天即可下地行走,通过规范的康复训练,患者基本上都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活动水平。但是如果因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而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由于疾病本身性质,导致脊柱和多处关节畸形,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人工髋关节的使用,进而患者不能恢复到正常人的活动水平。 2. 人工关节可以用多久? 骨科大夫通常会告诉你会使用20-30年不等,但事实上使用寿命远不止30年,甚至更久。从最新的文献,以及很多登记系统发现,除感染、外伤等因素之外,人工髋关节使用15年~20年后的优良率为90%—95%,20年~30年的优良率为85%—90%。也就是说,装了人工髋关节20~30年以后,100个患者中仍然有85~90个患者可以继续使用。研究发现,高交联聚乙烯每十年磨损情况不到0.1毫米。可以说,因摩擦导致的假体失败率已经越来越低。 3.术后行功能锻炼,出现疼痛。我们是否要终止锻炼呢? THA术后应尽早行功能锻炼,通常术后1-2天即开始,那么训练时强度稍大时基本都会导致腿部酸疼或者伤口疼痛。这时患者无需停止锻炼,可短暂休息,观察休息后疼痛是否缓解,如果疼痛消失了,这时可以继续行康复THA术后应尽早行功能锻炼,通常术后1-2天即开始,那么训练时强度稍大时基本都会导致腿部酸疼或者伤口疼痛。这时患者无需停止锻炼,可短暂休息,观察休息后疼痛是否缓解,如果疼痛消失了,这时可以继续行康复训练。但需要警惕的是,停止训练后疼痛持续存在,这时就需要及时就医。如果超过三个月,这种痛感仍未缓解,就需要到医院复查相关影像学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项目,考虑有没有出现其它问题。 4.术后三个月内关节出现僵直,属于正常现象。因为术中短外旋肌、外展肌等肌肉软组织损伤后黏连纤维化,因疼痛肌肉训练的强度降低导致的。随着肌力逐渐恢复,这种僵硬感会逐渐消失,本体感觉越来越好。 5.术后六周之内不要做太多活动。患者根据自身体质情况可以每天早、中、晚扶助行器慢走,建议每次慢走15分钟左右。因为6周内伤口和关节囊还未完全愈合,真正的康复锻炼应该在术后六周以后开始。为预防人工髋关节脱位,患者在术后六周之内,不要坐矮凳子或较矮的沙发。禁止下蹲,对于下蹲这个动作,一般建议在术后三个月或半年以后再做。此外,6周之内不要做跷二郎腿或者盘腿的动作,每次翻身如果患侧在上面时,两腿之间需要夹枕头,保持外展外旋位。 6.如何康复训练. (1)术后清醒即刻或日常平卧休息时要进行小腿肌肉收缩训练,小腿肌肉俗称第二心脏,充分的收缩,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具体的训练方法为:尽最大角度地勾脚尖(向上勾脚,让脚尖朝向自己)之后再向下踩(让脚尖向下),注意要在最大位置保持10秒左右,目的是让胫前肌和小腿三头肌能够持续收缩。就这样反复地屈伸踝关节,最好每个小时都能练习5分钟。 (2)真正的康复训练从6周后开始。患者需要做外展肌训练,这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稳定骨盆与保持平衡的重要训练。所谓髋关节的外展肌,主要包括阔筋膜张肌、臀中肌、臀小肌等。①.平卧位外展大腿行低级别热身运动,患者平躺床面上,患肢紧贴床面,外展内收大腿,注意动作要缓慢,感受肌肉的收缩,循环往复,每组20次,一共3组。②.站立位外展大腿站立位首先患肢外展,在与中轴线成30度位置停留5秒,然后缓慢内收患肢,全程感受肌肉的收缩。每组15次,一共三组。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不推荐行直腿抬高,锻炼股四头肌。因为会增加髋臼假体及髋臼杯负担,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术后患者上下楼梯时需要注意“好上坏下”,即上楼时健侧的腿先上,下楼时手术一侧的腿先下。此外,在术后三个月之内,患者上下楼梯要尽量扶着扶手。 7.如果因为饮酒造成股骨头坏死,进而需要髋关节置换,这类患者即使换了新关节,仍然建议戒酒或者减少饮酒。因为术后继续饮酒有可能导致对侧(好的一侧)股骨头坏死; 8.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在饮食上并没有太多注意事项,没有必要因为手术而忌口。 9.担心术后如何睡觉,能否侧卧?THA术后六周内,患者侧身睡觉时如果患侧在上面,必须在两腿之间加一个枕头,不要让两条腿并到一起;保持外展外旋位,降低脱位的风险性,尽管脱位几率低。而患侧在下面,反而不用加枕头,可以毫无顾忌地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