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方法有什么

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
 



高血压受遗传影响也比较大

我们所讲的高血压是指占高血压中95%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它的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不良生活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防治高血压病的抓手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这是需要大力宣传及持之以恒的活动。

据研究,以下一些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年龄;遗传因素。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①超重;②膳食、高盐、低钾、低钙;③长期超量饮酒;④吸烟;⑤缺乏体力活动;⑥长期精神紧张。如果我们认真努力地去改变这些危险因素,那么可以预防发生高血压,或使已患的高血压减轻,并使药物治疗更加有效。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断地变化

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是不断地变化着。我国在04年10月公布了新的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正常血压定为<120/80mmHg,正常高值为120-139/80-89mmHg,高血压为≥140/90mmHg。高血压按血压水平分为三级1、2、3级,亦即轻、中、重。1级(轻度)140-159/90-99mmHg,2级(中度)160-179/100-109mmHg,3级(重度)≥180/110mmHg。

另有一类型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高龄患者中多见。再要结合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肥胖、腰围大小、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无靶器官(心、脑、肾、大血管)损害,并存的临床疾病及糖尿病,来确定低危、中危、高危及很高危四个危险度层次,进而可以作出预后的判断及治疗的方法。要强调的是高血压往往与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结伴而行,狼狈为奸,治疗上不能单打一。

高血压的治疗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治疗上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前者是基础治疗,不能忽略。所谓非药物治疗是规避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不酗酒,合理膳食,增加体育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必须持之以恒,终身服用,要个体化,最好使用长效制剂,24小时平稳降压。必要时应合理联合使用。目前降压药物有六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α受体拮抗剂。

各有各的特点及适应症,但也有各自的副作用。我们既不能以“贵贱之分”,也不能因有副作用而“因噎废食”,药物的选择应按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医生与病人相互配合,才可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高血压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被扦查出来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并适当处理患者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

不同人群治疗的目标值不同,一般高血压人群降压的目标值为<140/90mmHg;糖尿病及肾病高血压患者应<130/80mmHg,这些患者有更高的危险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目标收缩压应当<150mmHg,但如有可能,应当尽量将这部分患者血压水平降至140mmHg以下。最后请记住这样一句忠告:降压治疗要越早越好,越低越好,终身治疗。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名词解释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这一组疾病之中其中的一种也是属于最轻微的一种,它的临床表现是妊娠期出现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者是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一般于产后十二周以内恢复正常,尿蛋白是阴性一般妊娠期高血压产后方可以确诊,但是仍然有少部分的患者,可以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者是血小板减少等等的症状,大部分患者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是表现一个血压稍微高。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名词解释

轻度妊高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轻度升高,可伴轻微蛋白尿或者水肿,此阶段可持续数日至数周或逐渐发展,迅速恶化,体征表现为高血压。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子死亡为临床特点。孕妇在未孕或者妊娠二十周前血压指的是基础血压不高,而妊娠二十周后血压开始升高至140到90毫米汞柱,或者是收缩压超过原基础血压的30毫米汞柱。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名词解释

妊娠期高血压主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主要表现包括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是孕妇以及围产期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妊娠期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孕20周之后,则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轻者可以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度的头晕,血压轻度升高,伴有水肿或者轻度的蛋白尿,而严重的患者可以表现为剧烈的头痛,眼花,恶心,呕吐,持续性的右上腹痛等血压升高明显的时候蛋白尿也会增多,水肿明显严重的,甚至出现昏迷抽搐,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首先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