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疾病的治疗的相关知识

缺铁性贫血为临床中最常见的贫血性疾病,可见于医院各专科的病人。在临床诊治中发现大家对缺铁性贫血临床诊疗掌握不足,常有相关患者及家属对此至临床询问。因此,我将缺铁性贫血的诊疗注意事项简要描述如下。

一、诊断方面:缺铁性贫血临床一般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根据血常规红细胞参数而言),即是MCV(平均红细胞容积/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下降,有慢性失血、铁摄入不足或胃肠手术史(如女性月经过多,临床可表现血块量大、月经期长、甚或崩漏等;痔疮出血;消化道出血;尿血等),临床检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升高等,一般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诊断时应结合患者有无存在炎症刺激、感染、肿瘤等影响,必要时需行骨髓穿刺行铁染色明确诊断(此为缺铁性贫血确诊依据)。

二、注意与地中海贫血相鉴别:地中海贫血血常规也表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它为遗传性疾病,一般在我国多见于广西、广东等地,患者父母有地中海基因携带等情况。从血常规检查方面鉴别,一般缺铁性贫血RDW(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而地中海贫血RDW正常,另外,一般情况下地中海患者血清铁蛋白不低,甚或偏高,再结合患者籍贯、家族史可作出初步判断。但要明确鉴别,需进一步行血红蛋白成份分析或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一般轻度地中海贫血患者身体无任何不适,不需进行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自幼即发病,常需规律输血、去铁治疗,需行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治。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常有轻中度贫血,在身体应激状态下如外伤、严重感染等情况,贫血可加重,间或需要红细胞输注。

三、缺铁性贫血诊断明确后应注意针对缺铁病因进行检查:因其多由慢性失血导致,特别应注意排除消化系统肿瘤性疾病。治疗上,进行补铁的同时针对缺铁的病因进行治疗方为上策。

四、药物治疗疗程方面:缺铁性贫血常需长期口服补铁药物治疗,疗程为血常规恢复正常后维持口服补铁药物3个月以上(需补充至骨髓储存铁恢复正常)。

五、中医治疗方面,常需结合病人具体情况辨证开药口服: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红枣、枸杞子、阿胶、龙眼肉、当归等。

六、饮食方面:应注意避免偏食,多摄入含铁量多的食物,如动物血、动物肝脏、肉类、豆类、菠菜、黑木耳等。

综上所述,血常规提示有贫血时应至医院进行咨询及检查,必要时到血液专科进行诊治,万不可盲目乐观或忽视。确诊后口服药物应足量足疗程,并针对缺铁病因进行治疗,以免疾病反复。

缺铁性贫血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小儿缺铁性贫血

引起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在孩子的生长发育速度比较快,从而造成铁元素缺乏的情况,第二个是在母亲妊娠期间,没有合理的摄入铁元素造成孩子缺铁,第三个原因是孩子的消化系统出现问题,如果是前两种情况,那么可以选择补充铁能素来治疗,如果是第三种原因,那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处理。小儿最常见的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以表现为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患儿容易感到疲乏无力,容易烦躁、哭闹,有的可以表现为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治疗主要以补充铁剂纠正贫血为主,多食含铁比较多的食物。其根本原因是体内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降低而导致发病,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它主要是由富马酸亚铁、右旋糖酐、琥珀酸、氨基酸螯合物等经过一系列流程合成的。服用铁剂时,建议在两餐之间口服,可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增加吸收,同时可以适量的服用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

儿童为什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儿童之所以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跟孩子的自身的喂养和孩子生长发育的需求是有关的,第一个原因是孩子的母亲在怀孕的后三个月,妈妈会通过胎盘给孩子储存大量的铁,但如果这个妈妈在怀孕期间本身是有一些缺铁性的疾病,或说是这个孩子是个早产儿,或是一个双胎儿,导致它在体内储存铁,这一个环节就不够,所以缺铁原因是先天的储存不足,第二个原因的发生就摄入的不足。

缺铁性贫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常见的病因如下: 1、人体所需要的铁量增加时,而铁的摄入不足、铁的吸收有障碍、铁丢失过多等,这些都可以导致缺铁性的贫血。患者可以表现为乏力、倦怠、头晕,儿童可以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是智力水平偏于低下和容易感染。 2、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多数都跟辅食添加的不足有关系,就是蛋黄或肉类摄入的太少了。 3、育龄期妇女常是因为月经期量多导致铁丢失比较多,而膳食摄入又相对不足,或者单纯膳食摄入的铁不能够满足机体需求,进而导致了缺铁性的贫血。 4、消化道如果有慢性失血,包括长期的痔疮出血,有时候男同志不重视,每天可能就痔疮出血几滴,这也可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