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些药物可能加重心衰!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者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者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无论是在门诊还是病房,内科医生都能经常碰到,由于心衰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疾病,经常需要联合用药,那么我们就得小心这些药物可能会加重心衰。

1.噻唑烷二酮类

心衰的患者很多合并有糖尿病,需要降糖药物治疗,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做为胰岛素增敏剂,以往认为它能降低血糖,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可能对心衰患者有益,但随后的在人群中研究发现罗格列酮可以引起钠水潴留,不仅导致已有心衰患者的心衰加剧,而且促进新发心衰的发生,这些发现最终导致罗格列酮(文迪雅)在欧洲的退市,因此对于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的患者应当禁止使用,其实对于心衰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降糖治疗完全有更好的选择。

2.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老年患者中应有广泛,尤其是合并有骨关节炎,但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引起肾脏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导致水钠潴溜的发生,加重心衰患者病情,罗非昔布就是因为有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最终退出市场,有心衰的患者应当尽量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3.糖皮质激素

与前面的机制一样,糖皮质激素也是通过增加钠的重吸收导致液体潴留,一般来说短期小剂量的使用是安全,但如果患者已有心力衰竭,而糖皮质激素又需要长期使用,那我们就需要权衡利弊了。

4.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包括多烯类抗生素、非烯类抗生素、咪唑类、三唑类、丙烯胺类等,这其中三唑类的伊曲康唑被认为有潜在致心衰的作用,在伊曲康唑的说明书中明确提到服用伊曲康唑的患者中有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报道,对于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患者的使用应权衡利弊,尤其是在与CCB类联合使用时,风险会进一步加大,关于其机制目前上不明确,因此个人认为可以小心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充血性心衰的表现,如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时,最好是停用该类药物,如有必要改用其他抗真菌药物。

5.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普罗帕酮、美西律等一些药物可能导致心衰的加重,尤其是普罗帕酮,对于严重的心力衰竭的患者,该药物的是禁止使用,对于心衰的稳定期也应当慎重使用,最近这两年上市的用于房颤和房扑转律的药物决奈达隆,也会导致心衰的恶化,其禁忌症就包括失代偿的心衰。

6.其他

以上都是临床中常用的可能加重心衰的药物,还有一些专科用药也有加重心衰的风险,如抗肿瘤药物顺铂、紫杉醇,抗痉挛的药物卡马西平等等,这些药物因为日常临床工作中使用较少,关于其加重心衰的机制在这里就不提及,如果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阅相关书籍。

慢性心衰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什么是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它是很多器质性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时期之后,出现的心脏功能的这种衰竭。它的发生很复杂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心脏功能的丢失,因为心脏最核心的功能是心室本身的收缩功能,它像一个泵一样把血从大的静脉里抽回来,抽到心脏之后经过到肺养合,再像泵一样散到外周去供给我们全身的重要脏器的供血,比如大脑、肾,所以当、人发生心梗的时候心脏的心肌细胞会丢失很多,心脏的泵功能就会丢失,叫心力衰竭。周围的脏器组织会出现供血不足的表现,会造成外周血的瘀滞、成水的储留,出现肺水肿呼吸困难,这种表现叫称为心衰。实际上心衰是一个很复杂的临床状态,不光是刚才说的心梗很多其他的病,比如长期的高血压、冠心病、先天性的心脏病、心肌病,包括一些其他系统的疾病也会出现心衰。

慢性心衰有什么表现

慢性心衰要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表现还是与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的表现有关系。表现为体循环的缺血、血压降低、肾脏供血不好少尿或无尿,会导致我们的肺循环的淤血,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闷气短。最严重时出现的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心源性哮喘,病人会端坐呼吸,可以在肺脏听诊的时候,会听到明显的干湿性啰音、呼吸困难、咳嗽。

慢性心衰的治疗方法

对于慢性心衰还应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称体重,低盐,低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还有目前出现了很多新药如左西孟旦、人重组脑钠肽、伊伐布雷定、AVP受体拮抗剂,均可用于治疗慢性心衰。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