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病性心肌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目前结节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二)发病机制 现认为,系经血源、淋巴源及局部扩散侵及心脏。非干酪性肉芽肿为其基本病变。主要由类上皮细胞组成,偶见多核巨细胞,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晚期患者,心肌可由致密的透明样结缔组织所取代。心脏常增大,受累部位以传导系统及心肌为主,病变广泛时可累及主动脉、肺动脉、心内膜或心包。小冠状动脉较易受累,而大冠状动脉不受侵犯。 1.心肌病变 受累部位依次为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心室游离缘、室间隔,尤其是基底部、右心室、乳头肌及右心房,左心房最为少见。心肌可呈弥漫性损害,经治疗控制后,形成广泛纤维化,而影响整体心室功能。病变范围较小的局灶性损害则因局部瘢痕形成,致室壁节段运动异常而累及心脏功能。继上述瘢痕形成,心室壁变薄,可形成室壁瘤。局限于左心室壁,或弥漫占据大部分右心室壁;亦可同时累及双侧室壁。部分患者可描记到类似心肌梗死者的心电图改变,认为与心肌广泛性肉芽肿以及其后渐进性的心肌纤维化,导致心室的透壁性破坏有关。2.心包病变 心包受累少见,仅为3%,系肉芽肿病变累及心包所致。临床检获者多为少量心包积液,可以为血性,有时并呈复发性心包积液。甚至发生心脏压塞或缩窄性心包炎者。3.瓣膜病变 临床表现为二尖瓣脱垂或关闭不全,可因肉芽肿直接损害瓣膜(3%),或乳头肌受损(68%)后间接影响瓣膜功能。后者常为暂时性,严重者偶可引起肺动脉高压。若肉芽肿堵塞二尖瓣口者,则可致二尖瓣血流受阻。 4.结节性血管炎-小冠状动脉病变 心脏结节病存在室壁外微血管痉挛和血管炎等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肉芽肿可致该类血管内膜继发增生而使内腔狭窄。
结节病性心肌病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扩张性心肌病最新进展

生长素,有学者研究发现长期的生长素分泌低下的患者左室重量下降,左室腔内径扩大,心功能损害,类似扩张型心肌病样临床改变。生长素能够正常心功能提高心脏指数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和外周血管阻力对心率无影响。二、抗氧化剂,包括卡托普利,维生素e,维生素c,钙通道阻滞剂主要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等。三、新型的正性肌力扩血管药,包括前列腺素、抗利尿激素、血管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二受体阻滞剂、肾素抑制剂、钙增敏剂、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脑钠肽等。四、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性心肌病,自身免疫应答是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因子关系密切他汀类具有抗炎症,因而在临床上开始探索他汀类药物,治疗扩张性心肌病。五、其他的包括,心肌代谢药物辅酶q10。

扩张性心肌病寿命

扩张型心肌病是病因不明原发的心肌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但是现在控制心衰的药物越来越多,只要坚持规律科学的服用抗心衰药物,就能使扩张型心肌病的寿命明显延长。一般得到扩张型心肌病,现在还没有一个治愈的方法,但是现在控制心衰的药物也越来越多了,所以说对扩张型心肌病如果患病了也不要太悲观。

肥厚性心肌病诊断标准

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心脏彩超来确定,也可以做遗传筛查来明确诊断;判断心肌肥厚有标准,一般是室间隔肥厚大于15毫米,或者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的比值大于1.3到1.5,则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与冠心病、高血压引起的心肌改变、心脏瓣膜性疾病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