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和慢阻肺的区别有哪些

心衰和慢阻肺在临床表现上有某种程度的重叠性:
1、相同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时候,如果出现肺水肿,病人会出现气短,端坐呼吸不能平卧,甚至肺上的体征可以表现出干鸣湿鸣的现象,容易跟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混淆,所以说慢阻肺的病人也主要表现为刚才上述的一些症状。
2、心衰的病人是由于心功能不全,造成了心脏的泵血功能障碍,导致的肺淤血造成的,如果减轻了肺淤血,心肺功能都会有所改善;而肺脏的原发肺脏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由于肺脏疾病本身,造成的通气换气功能的障碍,所以这类疾病相对来说治疗要慢一点,比心衰恢复要慢,是一个慢性的相对来说不可逆的疾病,所以这是在临床上是有差异;
3、血清学指标,比如说脑钠肽水平的监测,也可以判断已经肺水肿的状态,还是和慢阻肺的时候引起的,这种可以来鉴别诊断的重要的生化指标。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心力衰竭的分级

心衰的分级标准有四级,一级患者虽然有心脏功能改变,但是没有临床表现,活动也不受限制,二级在患者有心脏功能改变的基础上,休息时没有症状,但是在体力活动时可能轻微活动症状,如胸闷,气喘,感觉胸闷,心功能三级,在轻微活动后即可出现胸闷气喘甚至心绞痛气短或呼吸困难等,4级患者即使卧床休息也感觉到气场甚至呼吸困难,还伴有其他心衰的表现,如水肿。既然患者确诊是心力衰竭了,那么就需要积极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了,一般是采用利尿剂配合些扩血管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了。心衰的分级一般按照症状表现进行纽约心功能分级的,一共分四级,还有一种是科力普分级,是按照肺部的听诊范围进行分级的。心力衰竭分类多种多样:1、按发病紧急情况有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两种;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发病的紧急来分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很多高血压病、冠心病增加后,发展到后期可以出现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指标

心力衰竭的指标: 1.生物学的指标,比如说BNP就是B型钠尿肽,不但可以用于心衰的诊断,而且可以帮助诊断呼吸困难的病因,以及为判断预后带来参考。 2.心电图;心脏彩超,能提供心脏准确的结构和功能以分析心功能,正常人的射血分数在55%以上,如果低于这个数值,就要警惕是不是有心衰的发生。 一般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检查结果进行心力衰竭的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分级

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六分钟的步行距离,六分钟步行距离小于150米,为重度心衰,150到450米为中度心衰,大于450米为轻度心衰,可作为参考。二级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