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的急救流程是怎样的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排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组综合征。心源性休克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心源性一旦确立应立即开展抢救,积极对症治疗和加强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和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首先需要评估然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心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及时到院后需要加用药物治疗,有如下药物。1、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 (1)血管活性药物 主要指血管扩张药和血管收缩药两大类:一类使血管扩张,一类使血管收缩,两者作用截然不同,但均广泛用于治疗休克 (2)正性肌力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泵衰竭以应用吗啡或哌替啶和利尿药为主,亦可选用血管扩张药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2、新型抗休克药物、纳洛酮 1,6-二磷酸果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心源性休克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心肌梗死与心源性休克的关系

心源性休克而死亡指的是大脑的意识状态神志出现问题,比如叫不醒昏过去了,在医学上这个休克病人有可能是不清醒的,但是他也有可能是清醒的,是从组织器官所得到的氧所得到的血液,所得到的氧气是否够用然后来判断的,当心梗发生的时候,由于心脏的功能出现了严重的障碍,对于全身的组织器官来说,它得不到足够的能量,所以它的功能也会出现严重的障碍,会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

休克体位

休克病人的体位有两种,都是要采取平卧位:第一种是抬高下肢20-30度左右。这两种体位都可以使回心血量增加,减轻呼吸负担,也能减轻心脏排血的负担。休克患者一般体位可将头,上半身躯干抬高25度左右,下肢抬高18度左右,呈v字型,可增加回心血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同时可减少双下肢血供,保证重要脏器供血,需要在早期消除休克病因。抬高下肢情况下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从而保证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休克体位是指休克的患者在平卧情况之下,头和躯干抬高15-20度,下肢抬高20-30度左右。

休克体位

休克病人应该采取头和上半身躯干抬高20度~30度,下肢抬高15度~20度,呈v字型,这种体位可以增加回心血量以及有效循环血量,同时可以减少双下肢的血液供应而保障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其次要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避免人为移动患者等待救援。抬高下肢情况下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从而保证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休克体位是指休克的患者在平卧情况之下,头和躯干抬高15-20度,下肢抬高20-30度左右。根据你的描述分析休克的病人应采取头低足高位,就是脚的高度高于头的高度二十公分左右,这种体位可提高病人大脑的血液供应,减轻失血对机体的伤害,同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尽量保持安静,避免人为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