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脾虚的主要症状包括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腹胀等。 简单来说,脾的功能有二:一是助胃消化,二是转输精微。谷物经消化后变为津液气血,灌溉营养脏腑四肢,这个任务就是由脾来完成的。 如果有脾虚的情况,那么就有可能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容易引起倦怠、无力,不想吃东西、恶心,腹泻、大便糖稀,胸闷、腹胀,还可能出现水肿等症状,具体与脾虚的类型有关。 那么对于脾虚人群而言,应健脾、益气,可以选择山药、薏米、红枣、黄豆、黑豆、牛肉等食品进行食补,烹调方式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如果长期脾虚,或者脾虚的症状比较多、比较重,也可以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以人参、党参之类的健脾益气药物进行调理,或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中成药,比如同仁堂参苓白术颗粒,由人参、茯苓、山药等益气健脾药物组成,可用于改善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和参苓白术丸的区别
参苓白术散和参苓白术丸的功效和作用是一致的,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用于脾虚所致的食少、体倦乏力、腹泻等。主要区别在于剂型、制作工艺。 参苓白术散是散剂,组方成分是莲子肉、薏苡仁、甘草、桔梗、缩砂仁、白术、白茯苓、人参、山药、百扁豆,是把成分磨成细粉,混合均匀进行服用。而参苓白术丸是丸剂,组方成分是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薏苡仁(炒)、莲子、白扁豆(炒)、砂仁、桔梗、甘草,是把成分粉碎成细粉后,过筛,混合均匀后加入少量水揉搓成丸晾干。 由于参苓白术散是散剂,在起效时间上要比参苓白术丸稍快一些。但目前临床上主要是用参苓白术丸,其服用和味道患者都更易接受一些。
食欲不振吃什么药
食欲不振吃什么药主要是看患者食欲不振的原因,然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部分患者也是不需要吃药的。 偶尔、短暂的食欲不振可以是受心情、环境、天气因素影响,导致吃不下饭或者食不下咽,这种情况随着心情的好转、环境和天气的改变,食欲通常就会得到好转。 如果是一段时间内或者长期食欲不振,要引起重视了,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什么原因,常见的因素有脾虚、胃炎、肠梗阻、肝硬化、慢性肝炎以及服用某些药物等。对于脾虚引起的,可以服用参苓白术丸,是临床常用的健脾益气中成药,可以改善脾虚所致的食欲不振。如果是胃肠道疾病或者肝胆疾病所致,则要及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比如胃炎可以服用抑制胃酸分泌以及护胃黏膜药。如果是服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阿司匹林,其不良反应影响了消化系统,导致食欲不振,可以咨询医生调整或停用药物。
补脾的中药有哪些
补脾的中药常见有白术、山药、人参、党参、黄芪、莲子、茯苓等。 白术性甘,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山药健脾益胃,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作用,可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气血不足。人参大补元气,也善补脾胃之气,党参也补气补脾胃,只是党参没有人参的效果强。黄芪、莲子、茯苓也具有补脾胃的功效。 脾胃虚的人群可由医生配伍中药材煎煮饮用,从而达到补脾的目的。如果煎煮不方便或者想省事一点,也可以直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该药由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薏苡仁(炒)、莲子、白扁豆(炒)、砂仁、桔梗、甘草组成。诸药配伍合理,平补脾胃之气,强健脾胃功能,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改善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脾虚症状。
健脾祛湿吃什么好
健脾祛湿可以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食物方面,常见的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有山药、薏米、芡实、赤小豆、白扁豆、苦瓜、鲫鱼、糯米、小米、冬瓜等,日常进行食疗,可以改善脾虚湿气重的现象,对患者病情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脾虚湿盛到一定程度,比较严重了,这时想要单纯的靠食疗来健脾祛湿,疗效是比较弱的,还需要联合药物来调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丸,该药祛湿效果不错,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培土生金法”的常用方剂,方中含有人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白扁豆等10味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祛湿的作用。 当然了,不管是食疗还是药物治疗,都要配合生活管理,不着湿衣物,少碰冷水,不喝冰饮,作息和三餐规律,饮食有节。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快
脾胃虚弱想要调理快,建议药物和生活管理同时进行。 脾胃虚弱需要健脾养胃益气,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组方成分包含10味中成药,通过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砂仁芳香醒脾,行气和胃,诸药配伍合理,能健脾、益气、化湿,达到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的功效,平补脾胃之气,强健脾胃功能,该药在临床上频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改善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身体消瘦,脘腹胀满,精神疲倦,四肢无力等症。 另外,患者还要做好生活管理,日常不喝冰饮,少吃肥甘厚腻之物,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居所保持干燥卫生清洁,衣物打湿及时更换。适当运动,可以打太极拳、做八段锦。也可以由专业医师进行针灸、艾灸等操作。
齿痕舌怎么调理
齿痕舌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改善,也可以采取针灸、艾灸等方式来改善。 齿痕舌在中医看来是脾虚湿盛证。脾主运化,运化水液和水谷精微,一旦脾虚,运化能力下降,水液循环不通,就易生痰湿,湿气重可以表现为齿痕舌、泄泻、疲倦乏力等,治疗方面主要是健脾祛湿。 目前健脾祛湿的常用中成药有参苓白术丸,该药由人参、茯苓、麸炒白术、山药、炒白扁豆、莲子、麸炒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10味中药组成,其中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搭配白术、山药、茯苓等药材,发挥健脾、益气、祛湿的作用,诸药配伍合理,平补脾胃之气,强健脾胃功能,脾胃升降有调,人体水液代谢恢复正常,从而改善脾虚湿盛齿痕舌。 另外,也可以由专业医师进行推拿、拔罐、针灸、艾灸等,来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脾胃升降功能。
脾虚怎么调理
脾虚的调理方式主要包括一般调理和药物调理。 所谓的一般调理也就是指生活调理,主要是改善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习惯、加强运动、调整饮食结构等。 比如说,有些人因为工作关系,经常熬夜,饮咖啡、浓茶等,这些习惯不仅容易造成脾虚,还容易引起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同时,还需要戒除咖啡、浓茶这类饮料,远离脾虚的伤害。 其次,还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比如瑜伽、健身操、跳绳等,都是比较适合居家完成的。最后还可以在食物上进行调理脾虚,比如鲫鱼、牛肉、小米、胡萝卜、山药等。 除了一般调理以外,还可以通过药物调理脾虚,具体选择需根据脾虚引起的症状。比如一些脾虚人群经常出现四肢乏力、不思饮食、脸色萎黄、腹胀、呕吐、腹泻等症状,可以选择参苓白术颗粒进行调理。如果有合并脾虚以外的症状,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齿痕舌是怎么回事
齿痕舌是指舌体的两端,出现了被牙齿挤压而形成的凹痕的一类现象,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舌体是可以在口腔内是可以充分容纳、自由活动的,当舌体出现增大的情况时,由于舌体的容纳空间有限,与口腔两端的牙齿长期发生接触时,就容易受到挤压而形成各种牙印凹痕。 造成上述现象则被称为齿痕舌,通常提示我们有舌体肥大的情况。而根据中医理论来说,造成舌体肥大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体内水湿淤积,体内水分过多,造成舌头“水肿”的一种病理现象。 而我们人体当中,主管水运的当属脾最甚,也就是说齿痕舌一定程度上反应的是脾功能下降,所以要针对恢复脾功能进行调理和治疗。比如可以选择参苓白术颗粒,它具有补脾益气、健脾化湿的功效,可以增强脾对人体水湿的运化能力,改善齿痕舌的症状。
齿痕舌会自愈吗
齿痕舌如果调理得当是有可能自愈的。 一般而言,正常的舌体是不会触碰到牙齿两端的,只有当舌体出现增大、增粗的现象时,才有可能出现齿痕舌。这里就牵扯到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什么情况下会造成舌体肥大。 根据中医观念,舌体肥大多是由于体内水湿无法即时进行输送,导致淤积在人体,造成水湿过重而引起的,而负责人体水湿运化的脏腑属脾最重要。简单来说,出现齿痕舌很可能就是因为脾虚导致脾功能减弱所致。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注意对脾进行调理,是完全有可能改善脾虚引起的齿痕舌的,达到自愈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平时保持清淡饮食、加强锻炼,或者吃一些具有加强脾胃效果的食物,如薏仁米、山药、胡萝卜等。 如果齿痕舌比较严重,且伴有舌苔厚白等现象,则说明脾虚情况比较严重,建议使用一些健脾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参苓白术颗粒,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的功效,既能强健脾胃,又能利水除湿,从而有效改善齿痕舌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