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科普聚合
"扩张型心肌"相关问答: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怎么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一旦出现心衰,从西医治疗就要强心、利尿、扩血管。从中医角度来讲就是要补气温阳、利水、活血、化瘀。要定期的检查定期的复查,同时如果你恢复正常,是因为用药以后恢复正常,还要用不同剂量的药物来维持。一般扩张型心肌病是终身性的,根据病情的需要可能会减量、会间断服用。如果扩心病病人是心衰,又伴有心律失常,我们可能强心的、利尿的、还有这种β受阻制剂、还有营养心肌的药物,改善能力代谢的药物都要给他长期服用。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给他减量。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胸腔积液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衰,一部分病人会出现胸腔积液,这主要是因为: 1、心衰可以引起胸膜壁层向体静脉回流障碍,这样就引起胸膜脏层向肺静脉回流障碍,使体积肺静脉压明显升高,引起胸水; 2、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使肝内长期瘀血、缺氧,肝小叶中心区肝细胞坏死、萎缩和消失,最终导致肝功能减退,心衰时胃肠道也可以瘀血,使其消化功能低下,使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不足。 以上两种因素都可以导致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漏入胸腔,形成胸水,一般情况下,随着心功能的改善,胸水可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慢性心衰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体弱者,除积极纠正心衰以外,还应该补充营养,纠正蛋白质和热量的缺乏,消化吸收功能差的病人,必要时可反复输血,输血浆或者白蛋白。

如何预防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衰进一步加重

预防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衰进一步加重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早期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冠状动脉储备功能增加,降低心肌张力,降低交感活性,防止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这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也抑制心室重构、缩小心脏; 2、避免单纯以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作为首选,应选择强心、扩血管双重作用,兼具治疗舒张功能异常的药物; 3、监测心电活动,改善心肌缺血; 4、及时消除肺循环瘀血,减轻前负荷过重,改善心功能; 5、重视植物神经功能异常对机体的重要影响; 6、加强随访工作,实施心血管的二级预防护理; 7、长期的药物治疗,长期的门诊的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现心衰的症状有哪些

扩心病的症状有以下几点: 1、气促、呼吸困难,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大多数患者到医院就诊的主要症状,最初是在劳动或者劳累后气急、呼吸困难,以后在轻度活动或者休息时也有气急、呼吸困难,或有夜间阵发性的气急、呼吸困难,病人严重的就是坐着睡觉; 2、踝部水肿,53%的患者足踝部可出现水肿,水肿轻者夜间出现,重者整日可见,有时表现在腹部,偶尔也可以在背部、会阴部等; 3、乏力,86%的患者出现乏力,由于心排血量降低,机体肌肉难以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特别是在运动时,由此引起的乏力,可能成为扩心病的主要症状; 4、心悸,65%的病人由于一些心律失常,比如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出现心悸、胸闷,心律失常严重的时候可以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引起头晕或者晕厥,20%的患者可出现昏厥; 5、其他的一些症状,23%的病人会出现腹胀,40%的病人会出现头晕,8%的病人会出现咯血,10%的病人会出现心绞痛,18%的病人会发生栓塞或者猝死。

心肌

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去当地医院心内科就诊,查明病因对症治疗,不可延误病情。心肌病指的是心肌部位发生病变,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心肌病两种。该病可局限于心脏本身,亦可为系统性疾病的部分表现,最终可导致心脏性死亡或进行性心力衰竭。患者平时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剧烈活动。心肌病可能是感染、代谢内分泌异常、心肌缺血等引起的,主要分为原发性心肌病和继发性心肌病。

长期利用利尿剂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长期应用利尿剂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比如说长期用大量利尿剂的病人常常会发生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以及低血镁,尤其是低血钾的时候,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乏力以及多样易变的心律失常,在医生的指导下一定要尽快的纠正,这样才可以避免发生严重的问题; 2、低血容量可以引起低血压性的休克,这样如果不及时诊治也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3、导致高尿酸血症,因为发现好多长期使用了利尿剂的患者,常常都有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严重的话还可以导致痛风; 4、耳毒性,尤其是长期大剂量使用的时候就会对听力造成下降。

心肌灌注

因此在出现冠心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例如出现了心肌梗死,那么心肌灌注显像这项检查,可以很快的确定梗死的具体位置,从而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如果有心肌缺血,流入该区域的同位素也减,在SPECT就会显示该区域同位素摄入减少,临床诊断心肌缺血。如检查显示有心肌显影稀疏或缺损,需要加做负荷试验,让病人运动或静脉注射双嘧达莫或腺苷,观察用药前后,心肌相应显影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判定心肌缺血为可逆性,或不可逆性损伤,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铊-201,在CT下观察心肌显影情况,也就是推造影剂和查CT两步过程,病人不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

心肌灌注

如果检查显示心肌显影有稀疏或缺损,需要做负荷运动,它可以判定心肌缺血是否可逆或者不可逆。心肌灌注显像的检查是通过从静脉注射造影剂,在CT观察下显示心肌的情况。当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冠状动脉内斑块形成,在此基础之上,如果患者由于运动或紧张,等各种因素出现,心跳加快,心肌耗氧增加,都可以使心肌缺血缺氧加重,患者可自觉出现心前区疼痛或胸闷憋气等症状,当心肌缺血加重明显时,可直接出现心肌细胞坏死,也就是心肌梗死。心肌血液灌注是指心肌的血流供应,主要是观察心脏冠状动脉对心脏的供血情况。

心肌坏死

建议:患者需要去当地医院心血管科就诊,应用抗血小板以及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心肌坏死又称为心肌梗死,一般以药物治疗为基础。临床上常表现为持续性的胸骨后疼痛、发热、心动过速,也可出现恶心、呕吐,有些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心力衰竭等,从而危及生命,需积极住院治疗,尤其是急性发生的心肌梗死,必须住院进行争分夺秒的治疗。心肌坏死指的就是心肌梗死,基础病因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再次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明显减少或中断,从而使相应的心肌组织、细胞因持久的急性缺血而导致坏死。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主要发生于广泛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是50%的心肌梗死,坏死面积已经非常大,基本抽血化验肌钙蛋白都是高于检测试剂能测到的最高值,这种病人临床死亡几率非常大,存活率的高低取决于病人是否能耐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以及术后能否把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加到靶剂量,如果有条件,可以做ECMO,可以让心脏彻底休息,对于存活率有好处

心肌肌钙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是指仅存在于心肌细胞内的肌钙蛋白,包括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及肌钙蛋白c(cTnC)3种亚型,cTNTT和cTnI是心肌细胞坏死的特异性标志,提示心肌细胞坏死,起病后3~6小时起病,起病最快,10~24小时起病最重,约1~2周可自愈,而cTNI在一周左右可自愈。临床上肌钙蛋白升高是反映心肌损伤敏感性、特异性均最好的指标,所以出现了肌钙蛋白异常升高,首先需要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也就是冠脉急性闭塞导致的冠心病;除了上述两种最常见的情况,晚期的心衰患者,因为心肌处于严重的疲劳工作状态,也会出现肌钙蛋白的不同程度升高;还有一些患者在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时候也会出现心肌肌钙蛋白的升高,但往往高的并不是很多,那么这种情况主要是以治疗心衰为主,可以结合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利尿,扩血管,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如果是急性心肌梗死,那么需要结合溶栓治疗,或者是冠脉介入治疗,同时要结合口服药物系统用药才能够防止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