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易于并发休克的一些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检测血象,病原学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血液生化检查,血清电解质测定,血清酶的测定,血液流变学有关DIC的检查等等,以此来进行诊断。诊断感染性休克应该符合下列标准:(1)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灶。(2)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存在。如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下列表现,可以认为SIRS的存在: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分;③呼吸频率>20次/分,或PaCO2<4.3kPa;④血白细胞>12×109/L,<4×109/L,或幼稚型细胞>10%。(3)收缩压低于12.0kPa或较原基础值下降的幅度超过5.33kPa,至少1小时,或血压依赖输液或药物维持。(4)有组织灌注不良的表现,如少尿(<30ml/h)超过1小时,或有急性神志障碍。(5)可能发现血培养有致病微生物生长。
专家科普
更多医患问答
更多感染性休克诊断
感染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疾病,因为大多数感染性休克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释放毒素进入血液,引起机体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并继发微循环出现障碍的疾病。那么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明确的感染病灶,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主要见于消化道穿孔,比如化脓阑尾穿孔或者是肠破裂穿孔。第二,要有休克的症状,也就是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甚至尿量减少。第三,血常规检查一般提示白细胞计数过高或过低,或者是核左移。
过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怎么治疗
过敏性休克,首先就要抗过敏治疗,有的时候给一些升血压的药物,等过敏的情况好转了,休克也就好转了。 临床上最麻烦的、风险最高的就是感染性休克。因为它一般出现在体质比较差的人,特别是老年人,一旦出现感染的情况下,免疫功能又差,这时候就会造成细菌入血,造成机体的反应,引起感染性休克的表现。感染性休克的病人大部分表现有神志不好,意识淡漠、心率很快、血压下降、四肢湿冷。在治疗中,困难重重,除了要抗休克治疗,还要补液治疗、要给予强力的抗休克治疗,给予强效的抗感染治疗,后期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比如肾功能不好,可能需要透析,病人肝不好,要护肝,呼吸衰竭,要用呼吸机等。
感染性休克的原因
感染性休克的主要原因的是感染,感染了细菌或者是真菌或者是某些病毒之后,这些微生物在血液里面大量生长繁殖,这些大量生长繁殖的一些代谢产物,就容易出现一些毒素、内毒素血症、外毒素血症或者病毒血症,这就是败血症。这些内毒素血症感染所导致的一些严重的内毒素血症、外毒素血症,或者是一些病毒血症,就容易导致身体广泛的一些改变,容易出现一些发烧,如果感染得不到控制,就容易出现身体的酸中毒,从而出现感染性休克,从而出现血压低,所以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