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有哪些症状

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血压下降,收缩压降低至12kPa(9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2.67kpa(20mmHg),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和肢端紫绀,浅表静脉萎陷,脉搏细弱,全身无力,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和休克期,也可以称为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
(1)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
  病人神志清醒,但烦躁不安,可焦虑或激动。面色及皮肤苍白。口唇和甲床略带青紫。出冷汗,肢体湿冷。可有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脉搏尚有力。收缩压可偏低或接近正常,亦可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而偏高,但不稳定,舒张压升高,故脉压减低。尿量亦减少。如果在休克早期能够及时诊断、治疗,休克很快就会好转,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休克会进一步发展,进入休克期。
(2)休克晚期(休克期),可表现为呼吸急促,可陷入昏迷状态,收缩压低于8kPa(60mmHg)以下,甚至测不出,无尿。

失血性休克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什么是失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症状

失血性休克是在大量失血所引起的休克,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失血性休克一般是在快速失血超过人体血量的20%出现早期的休克。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个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失血,会出现皮肤的苍白、发凉再一个有湿冷,而且经常可以看到病人皮肤表面有花斑,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出现心动过缓,然后神智出现一些意识模糊,到最后可以出现意识昏迷。

失血性休克如何分级

Ⅰ级就是失去人体10~15%的血容量也就是750毫升左右,有心动过速,而血压和呼吸没有变化,快速输入两升的平衡溶液就能够使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心排出量,肾血流灌注和肾血管阻力接近正常;Ⅱ级就是失去20~25%的血容量,也就是失去1000到1250毫升的血,这个情况下伴有心动过速、收缩压降低、脉压差又减少、肾血管阻力有增加,输入3到4升的平衡盐溶液,扩充血浆容量和补充间质容量的缺失,只要控制了出血病人尿量可以恢复正常;第Ⅲ级就为严重的出血,病人快速的丧失了30~35%的血容量在1500到2000毫升左右;第Ⅳ级为致命急剧失血可达到40-45%也就是2000到3000毫升,这时候不抢救立即会出现心跳停止,就应该快速的输液或者急诊送手术室进行输血。

失血性休克如何抢救

失血性休克抢救的原则,第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现早期休克要做好记录;第二、呼叫相关人员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或者平衡液以及血液、新鲜的冻干血浆等,有条件的医院一定要做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的测量以及通过中心静脉的直管可以快速补液治疗;第三、血压低者要用升压药,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改善心脏或者肾脏的功能;第四、我们在抢救过程中,要随时做好做血气分析的检查;第五、就是治疗或者防治肾衰;第六、就是心脏的治疗,保护心脏要用一些强心药以及利尿药;第七积极的预防感染,特别要注意无菌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