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药物治疗有副作用吗

甲亢药物治疗有副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粒细胞的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大概有5%的患者可能会发生粒细胞的减少,所以甲亢患者一旦要启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之前,首先要监测血常规。尤其是刚开始治疗的2-3个月,要求每周监测一次患者的血常规,目的是监测白细胞是否下降。
2、过敏,有些患者在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会发生过敏。轻度的过敏一般对症治疗,重度的甚至发生了剥脱性皮炎的药物过敏,一定要停止进行抗甲状腺药物的治疗。
3、肝功能的受损,抗甲状腺药物无论是甲巯咪唑还是丙硫氧嘧啶都要通过肝脏代谢。所以在启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之前,需要监测肝功能,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进行药物治疗。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甲亢治疗药物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都有导致胎儿畸形的风险,但后者程度较轻,所以妊娠期和哺乳期合并甲亢患者可首选丙硫氧嘧啶。目前常用的有两种抗甲状腺药物,包括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还具有抑制外周血中T4转换为T3的作用,因此甲亢危象的患者首选丙硫氧嘧啶治疗。

治疗甲亢的药物

目前治疗甲亢的口服药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甲巯米唑,另一种是丙硫氧嘧啶,两种药物作用机制都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是两种药物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可以引起皮肤过敏,比如有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或者是肝功能损害。甲亢的主要病因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以甲亢的治疗需要应用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药物。所以应用治疗甲亢的药物期间,需要经常到医院复查血常规和肝功,来看一下有没有出现这些不良反应。

甲亢药物最严重副作用

甲亢的治疗包括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碘-131治疗。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包括咪唑类和嘧啶类药物,治疗疗程长,在2年左右,复发率为50%。口服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包括以下几点:1、肝功能损害,咪唑类和嘧啶类药物都能引起肝功能损害。嘧啶类药物还可以引起爆发性肝坏死,所以在甲亢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定期复查肝功能。2、白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口服抗甲状腺药物可能会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所以,在甲亢治疗的过程中也必须定期复查白细胞。3、药物过敏,少数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可能会引发皮肤发痒、皮疹等过敏情况。4、胃肠道反应,少数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会出现上腹部恶心、纳差、不适等症状。5、药物性甲减,当抗甲状腺药物剂量过大,或者未能及时进行药物减量时,可能会出现药物性甲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