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闷、心慌、气短,有很多种原因导致,一般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的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一般发生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中老年人身上。心血管病容易造成心脏缺血、缺氧,引起心闷、心慌、气短症状。其次,呼吸系统疾病,也容易导致心闷、心慌、气短,如肺结核、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另外,外界的因素也会导致上述症状,如剧烈运动、受到外界刺激、工作压力大等,可以去医院做心脏彩超,心电图、胸部X线、血液等检查确诊。
专家科普
更多医患问答
更多气压导致耳闷
如果咽鼓管因为炎症、肿胀出现堵塞,就会导致中耳腔成为真空状态,鼓膜就会内陷,这时因为大气压的压力就会出现耳闷,甚至耳鸣的情况,时间长了,中耳腔会有渗出液积聚在中耳腔,导致分泌性中耳炎,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传导性耳聋。通过治疗咽鼓管,使咽鼓管恢复通畅,中耳腔与外界气压平衡,耳鸣和耳闷症状就可以慢慢恢复,即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持续超过2周不恢复,可以适当的考虑使用鼻喷激素,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来减轻咽鼓管的水肿、改善咽喉管的通畅度、缓解中耳腔负压的问题,从而缓解耳鸣和耳闷的症状。
耳鸣耳闷是什么原因
耳鸣、耳闷能够引起症状的临床原因比较多,治疗耳鸣和耳闷在耳鼻喉临床上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常见的能够引起耳鸣、耳闷的原因:第一、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问题,鼻咽喉部和中耳腔有形状像喇叭状的通气管道,如果咽鼓管出现功能障碍,最典型的症状出现耳鸣、耳闷,常见的病变例如儿童的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的咽口,会出现耳鸣、耳闷,甚至会出现分泌性中耳炎,这时要做腺样体的切除。第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炎症,通过咽鼓管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需抗炎、抗病毒进行鼓膜穿刺。第三、单纯的咽鼓管功能障碍,慢性的进行烟管的吹张。自2010年以后,国内也逐渐开展咽鼓管的球囊扩张,通过介入手段治疗。第四、慢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引起来的,外面可以做骨膜的直管。另外还要重视首发症状耳鸣耳闷,尤其是单侧的,这时要重视鼻咽部的检查,有时鼻咽部的恶性肿瘤,临床常见的鼻炎癌引起的首发症状。双侧的耳鸣、耳闷,有时要考虑到听神经的功能退化,不一定是咽鼓管的问题。听神经是耳蜗,毛细胞不能退化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耳鸣耳闷是神经性的不好治疗。比方有的患者是梅尼埃反复的发作,后期出现高频的感音神经聋,还有持久的不容易恢复的耳鸣和耳闷感。当然还有少见的原因,比如爆震性的,长期接触噪音引起。
心阴虚
一般来说,心阴不足会引起阴虚火旺的症状,如消瘦、手脚心热、口干咽干、口干唇燥、潮热盗汗、双颊潮红、黄池撒尿、大便干燥。心阴虚是指心阴虚火旺的一系列表现,其中体内的阴液不足,不能养心。心之阴津不足,心神失养,虚火上延,会表现为心悸心烦失眠等虚热证侯,主要是由于久病耗伤气阴或者火热之邪损伤心阴或者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灼伤心阴或者肾阴虚不能上济于心都会使心阴不足。治疗上要标本兼顾分清虚实。一般来说,心阴不足会出现阴虚和身体内火旺盛的情况,此外还包括体重减轻、手脚热、口干舌燥、鼻子干燥、潮热、大便干燥。心阴虚是指体内的阴液不足,不能滋养心神,导致一系列的身体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