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的护理诊断

目前腹股沟疝的手术,可以分为开放性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术后6小时内用沙袋压迫切口,减少术后出血及皮下血肿的形成,术后48小时,应卧床休息,48小时后可离床活动,术后7天拆线可适当活动,如散步,简单家务等,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这样可以减少术后复发的几率,术后还应减少增加腹压的一些情况,如戒烟,减少肺部的感染引起咳嗽,保持大便通畅,可以多运动,多吃水果蔬菜,如老年人有前列腺肥大的情况,可以口服哈乐,保列治等药物改善排尿情况,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复发。腹股沟斜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在发现以后应当积极的行手术治疗,在术前应当对其护理,应当解除患者的焦虑,可以让患者多了解手术的相关情况,给予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护理,从而让患者认识自己的病情,提高治疗的信心。疝手术后的患者应该平卧。

腹股沟疝气症状

腹股沟疝是发生在腹股沟区的一个腹外疝,那么它的临床表现最突出的就是腹股沟区的一个可复性的包块儿,这个包块儿,在直立和行走的时候,特别明显,斜疝可出现阴囊肿块,而当病人平卧的时候,这个包块就会还纳消失,那么随着包块儿的外凸,部分病人会出现局部的酸胀,疼痛不适这样的一些感觉,而这样的感觉,当病人躺平之后就会消失,腹股沟疝它是可以通过手术得到根治的。女性可能会降到了大阴唇,时间更长由于有粘连或者是嵌顿造成无法还纳,时间长了是不能还纳的,总是非常大。腹股沟疝气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腹部的坠胀、腹痛、便秘、腹胀等,也可表现为尿频、尿急等膀胱受压的症状。

腹股沟疝和股疝的鉴别

腹股沟疝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在腹股沟处出现一肿块,开始时肿块并不明显,仅疝环处有轻度坠胀感,此时诊断比较困难,一旦肿块明显,诊断就比较容易。而股疝多见于40岁以上的妇女,它的发病率相对比较低,一般疝环比较狭窄,有时容易引起嵌顿,嵌顿以后可以迅速发展为绞窄性疝,一般会导致疝内容物血运障碍导致坏死,所以腹股沟疝和股疝,它们是否容易发生嵌顿是有区别的。腹股沟疝需要与其它一些常见的疾病进行鉴别:第一个要与睾丸鞘膜积液进行鉴别,睾丸鞘膜积液肿块完全局限在阴囊内,上界可以清楚的摸到,透光试验检查肿块为阳性,而疝的肿块透光试验为阴性。

腹股沟疝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腹股沟直疝和斜疝

腹股沟斜疝在很多方面都和直疝有区别,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发病的年龄,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直疝多见于老人家。第二个就是疝突出的一个途径,斜疝的话是经过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到阴囊,直疝的话是由我们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到阴囊。第三个疝块的外形,斜疝的疝块为椭圆形或者梨形,上部呈滴饼状,直疝的话疝块为半球形,基底部非常宽。第四个是回纳疝块后,压着我们的疝环,斜疝的话是不太突出了,而直疝的话它的疝块仍然可以突出。第五个是精索与疝囊的一个关系,斜疝上的话,它的精索在疝囊的后方,而直疝的话它在疝囊的前方。第六个是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斜疝的话它是在腹壁下动脉的外侧,而直疝的疝囊颈是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第七个就是发生砍顿的几率,斜疝发生砍顿的几率比较多,而直疝的话它的发生几率比较少。

如何诊断腹股沟疝

根据症状、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判断诊断腹股沟疝。 当患者来就诊的时候说在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包块,这时候我们要询问患者的病史,腹股沟区的包块是在什么体位出现,在平卧位能不能消失,出现在站立位还是跑跳的时候,出现以后能不能用手还纳回;查体的时候,在腹股沟区,检查包块,的位置,有没有降到阴囊,这个包块可不可以还纳到腹腔后消失,嘱患者咳嗽在外环区能不能有冲击感,在临床上,一般发现腹股沟疝,让患者去做腹股沟彩超,基本上就可以确诊。

女性腹股沟斜疝

女性腹股沟疝也是很严重的,也会影响胃肠功能,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女性腹股沟疝,一定不要轻视,发现后应该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女孩子得了腹股沟疝以后应当使用疝气带治疗,治疗及时是可以自愈的,因为她们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恢复起来是比较快的,一般一个疗程就可以自愈,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就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