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进行康复训练,病情可得到有效缓解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儿1岁时诊断为脑性瘫痪,给予药物以及康复治疗(具体不详)出院后由于家长没重视患儿的病情,也没做好护理,患儿现仍不可与人简单交流,也不能独立站立及行走,下肢肢体仍然僵硬,身体平衡能力也不好,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我院就诊。结合患儿的既往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目前诊断脑性瘫痪。治疗上予以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知觉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为主治疗后患儿可以独立行走短暂时间可进行简单的日常语言交流精细动作稍差,但是比入院的时候有所进步,平衡能力较前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

【基本信息】男性3

【疾病类型】脑性瘫痪

【就诊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

【就诊时间】20213

【治疗方案】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头皮针,内科疾病推拿治疗,手指点穴,小儿捏脊治疗,普通针刺穴位,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知觉功能训练,拔罐疗法,引导式教育训练,耳针,感觉统合治疗

【治疗周期】定期康复治疗1

【治疗效果】患儿可以独立行走短暂时间。精神状态可,反应力稍有迟钝,但可进行简单的日常语言交流。精细动作稍差,平衡能力较前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

一、初次面诊

这位患儿的病史要从出生的时候说起,他在出生的时候由于体重过重(当时的体重为6000g导致分娩的时间比较长,在出生时即有缺氧窒息的病史

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其家属发现患儿都1岁了,肢体活动还不太灵活,也不能站立、行走,家属以为是孩子发育比较晚的原因造成的,就没太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于患儿15个月时,家属发现他不仅不能站立即行走,肢体还有些僵硬,这时候患儿的家属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至北京某医院就诊,行颅脑MRI等相关检查,其中颅脑MRI提示左侧颞叶软化灶,结合患者的病史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诊断考虑脑性瘫痪,给予药物以及康复治疗(具体不详)。

出院后由于家长没重视患儿的病情,也没做好护理,患儿到了两岁肢体运动仍然存在障碍,站立行走非常困难,到当地医院就诊,仍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予以针灸、推拿、平衡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患儿反应尚可,可扶站及扶走,但不可与人简单交流,也不能独立站立及行走,下肢肢体仍然僵硬,身体平衡能力也不好,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我院就诊。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以后我们立即对他进行了详细的专科检查,可以看到患者神志是清楚的,智力反应差,理解力、认知力、记忆力都比较差,可理解简单的指令,但是没有计数的能力,也没有计算力,无刻板动作及孤独倾向。四肢肌力4级,肌张力稍高,双侧肱二头肌三头肌腱反射++),双侧桡骨膜反射++,双侧膝腱反射++,双侧Babinski+

除了基本的专科检查以外,也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左侧颞叶软化灶,右侧额、顶、枕部慢性硬膜下血肿。同时完善了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粪便常规、心电图、乙肝5项、丙型肝炎抗体等相关检查,这些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的异常。

此外,还进行了一项儿童发育检查结果报告,这项检查包括儿童的大运动事业、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能力、个人社交能力,均显示儿童发育迟缓。

 image.png

结合患儿的既往病史以及相关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患儿目前诊断脑性瘫痪是比较明确的。治疗上予以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头皮针、内科疾病推拿治疗、手指点穴、小儿捏脊治疗、普通针刺穴位、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知觉功能训练、拔罐疗法、引导式教育训练、耳针、感觉统合治疗等等。

三、治疗效果

通过对患儿进行综合性治疗,患儿可以独立行走短暂时间。精神状态可,反应力稍有迟钝,但可进行简单的日常语言交流。精细动作稍差,但是比入院的时候有所进步,平衡能力较前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

四、注意事项

1患儿目前运动还不是特别的协调,某些运动发育不全,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摔倒,以防止骨折或者关节损伤。全程家属或者医生应该进行陪同。

2治疗的过程中避免用力过度,以免损伤到关节以及拉伤肌肉。

3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锻炼,避免自行用药及锻炼。

4、患儿的康复的治疗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家属应要保持相应的耐心。

5、每个月都应该到门诊进行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五、个人感悟

脑性瘫痪主要指的就是宝宝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早期,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上主要体现为中枢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姿势的异常,同时还伴有智力低下。

脑瘫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遗传性的和后天获得性的,其中后天获得性的因素有早产、产伤,因分娩时间过长、脐带绕颈等因素导致胎儿脑缺氧等,这些原因均可能会引起脑瘫。本例患儿在出生的时候有缺氧窒息的病史,这是导致他患上脑瘫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目前对于脑瘫,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没有特效的药物,但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有不少的家属对本病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患儿的症状迟迟得不到改善,

本例患儿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其实在患儿1岁左右家属就发现其有比较明显的异常,但未引起重视,这是有些延误治疗了点,而且在后来的治疗出院以后,家属又再次忽略了对患儿病情的关注,这也是导致患儿症状反复得不到改善的原因。这样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对于小孩的生长发育是很不好的,大家要引起重视。

脑性瘫痪

问题没解决?找专家咨询一下

知名专家24小时在线回复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医患问答

更多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很有可能是因为在生产的时候大脑缺氧所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因为家族遗传的原因,如果小儿脑性瘫痪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智力低下,并且也有可能会出现面目表情呆滞的状况,在发现脑性瘫痪后,最好是及时的做一些康复理疗。主要是指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发育没有成熟,造成脑损伤,所导致患儿出现姿势各项功能障碍。大多会出现在脑部,有些会导致孩子四肢功能障碍,患了这种疾病,孩子会出现癫痫,行为异常或者是智力低下等情况。第四种是肌张力低下型,通常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会慢慢转变为痉挛型或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性瘫痪通常会见到的类型为痉挛型,痉挛型发病多与早产和缺氧有关联。

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脑瘫主要会表现为运动功能的障碍,也会有感知异常、精神、行为异常、智力低下、听觉、语言障碍等。是肌张力及神经反射异常,典型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改变,即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新生儿期肌张力低下,随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增高,一到两岁达到高峰,被动活动关节时阻力增大,一经外界刺激还可诱发痉挛表现为异常的姿势,如肩关节内收、内旋,屈肘、曲腕、拇指握于四指之中,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屈膝、足马蹄内翻或者外翻等。如果是由于手足腓动型的脑性瘫痪,会产生有手脚动作控制异常的现象,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

脑梗瘫痪后能恢复吗

脑梗塞患者出现了瘫痪,如果瘫痪不是特别严重,经过积极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恢复的,但是如果瘫痪比较严重,即使经过正规的系统的治疗,也可能会遗留有一定的后遗症,所以如果出现急性脑梗塞导致瘫痪,早期可以考虑应用溶栓的药物,同时应用一些改善脑循环活血化瘀,清除自由基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配合针灸理疗,进行积极的康复锻炼,通过系统的治疗,瘫痪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但是如果瘫痪比较严重,通过这些系统的治疗,患者仍然可能会出现,集体运动不灵活等后遗症。

科普文章

更多

脑性瘫痪进行康复训练,病情可得到有效缓解

患儿1岁时被诊断为脑性瘫痪,给予药物以及康复治疗(具体不详),出院后由于家长没重视患儿的病情,也没做好护理,患儿现仍不可与人简单交流,也不能独立站立及行走,下肢肢体仍然僵硬,身体平衡能力也不好,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我院就诊。结合患儿的既往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目前诊断脑性瘫痪。治疗上予以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知觉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为主,治疗后患儿可以独立行走短暂时间,可进行简单的日常语言交流,精细动作稍差,但是比入院的时候有所进步,平衡能力较前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

孩子脑性瘫痪,一定要注重康复治疗

患儿早产,出生时浑身青紫,评分为7分。3个月后家属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低于同月龄孩子,就诊当地医院行头颅核磁检查,发现脑脑白质软化灶,诊断为“脑性瘫痪”。现家长为进一步治疗,带孩子于我院就诊。入院检查后,予以针灸+推拿+辅助低频脉冲、平衡功能训练、手指点穴等治疗。1年后,患儿已经能够独立行走数步。

13岁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让她自由站起来

患儿1岁时就诊于外院,诊断为脑性瘫痪,给予康复治疗,治疗效果不好。因为本次就诊患儿诊断基本明确,所以综合考虑后决定给予脑瘫肢体综合训练以及头皮针、中频脉冲电治疗、低频脉冲治疗等,通过治疗,患儿下肢力量增强,下肢承重能力得到增强,可完成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