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反复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20余年,每次发病后予以抗炎、镇痛等对症治疗(具体不明)后症状能得到暂时缓解。1个月前患者腹痛症状再次出现,经对症治疗后效果不好,遂到我院就诊。完善检查后确诊为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伴发慢性胆囊炎,予以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顺利。住院治疗9天后患者未再出现腹痛,切口愈合良好,遂办理出院。
【基本信息】女、66岁
【疾病类型】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伴发慢性胆囊炎
【就诊医院】安徽省全椒县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2月
【治疗方案】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9天
【治疗效果】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未再出现腹痛、呕吐不适
一、初次面诊
前一段时间,我接诊了一位有着超长病史的结石患者。患者自述反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20余年,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与胆汁。每次发病后予以抗炎、镇痛等对症治疗(具体不明)后,症状能得到暂时缓解。
1个月前,患者腹痛症状再次出现,和往常一样,仍然服用药物处理,但这次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症状无法得以缓解,故前往我院门诊就诊。
简单了解了患者情况后,结合患者上腹部疼痛的特点及出现呕吐物,门诊决定以“胆结石”待查收住入院。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一般检查,发现患者无寒战、高热,无头痛、头晕,无胸闷、心悸,无咳嗽、咳痰,一般状况良好。而专科查体发现患者腹平坦,全腹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右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墨菲氏征阴性。
除体格检查外,还完善了血常规、肝肾功能、MRI等相关检查。其中血常规提示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及白球比下降,MRI发现胆囊多发结石,胆总管下端多发结石,胆总管及肝内外胆管轻中度扩张,肝脏多发性小囊性灶,提示胆囊炎。
因为患者出现了上腹部反复绞痛,无腹泻及里急后重感,且肠道情况良好,再结合体格检查、MRI等检查结果,最终确定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伴发慢性胆囊炎。因为患者结石较大,患病周期较长,对患者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考虑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明确诊断和初步制定手术方案,调整患者身体状况后,在全麻条件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大小正常,与周围无粘连,遂切除胆囊,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安返病房,予以常规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术后定期服药。今患者恢复较好,在其要求下安排出院。
三、治疗效果
入院后给予患者全麻条件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恢复可,上腹部绞痛、深压痛等不适症状消失。症状缓解后,患者整体状况较好,予以出院。
患者虽切除胆囊,但胆管结石仍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平时生活中因注意饮食,尽量多饮水,多运动。
四、注意事项
1、清淡饮食,少食油腻,高糖、高脂、高蛋白的食物,多饮热水,适当运动,坚持锻炼,增强体魄。
2、生活中出现不适应积极就医,谨遵医嘱,定期复查体检,若出现异常,回院就诊。
3、少食多餐,保持心情舒畅,积极乐观,按时定量服用降压药物,定期检测血压。
4、戒烟戒酒,维持健康正常规律的生活作息,减少熬夜。
五、个人感悟
胆管结石是临床胆石症的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可呈绞痛或是深压痛。根据结石所在部位,可以分为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位于胆总管下端的结石称为肝外胆管结石;而分布于肝叶内胆管的结石称为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因为各种原因排至胆总管者称为继发性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与肝内外胆管结石以及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稍有不同。肝外胆管结石典型症状是在开始时有胆绞痛,常伴有恶心、呕吐,有胆道感染的患者有寒战、高热;随后临床上出现黄疸,出现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而肝内胆管结石主要表现为肝区、胸背部放射痛或持续性的疼痛,黄疸可无或较轻。
本次就诊的患者有典型的上腹部绞痛与深压痛,结合病史、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管迂曲,螺旋形中位开口;胆总管下端多发结石,胆总管及肝内外胆管轻中度扩张,肝脏多发性小囊性灶。综合考虑,决定行全麻状态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及时手术治疗,患者结石被成功取出,病变胆囊切除,症状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