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63岁女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一周前出现头晕表现,阵发性发作,休息后可缓解,入院行颅脑MRI+DWI、彩超、动态心电图、前庭功能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前庭周围性眩晕。予以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改善眩晕等对症处理后,患者头晕较前好转。
【基本信息】女,63岁
【疾病类型】前庭周围性眩晕
【就诊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7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丁,硝苯地平缓释片,培托普利叔丁胺,强力定眩片等对症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 7 天
【治疗效果】患者头晕较前好转
一、初次面诊
这周我上门诊时,遇到了一个特别和蔼的老太太,她穿着一件花裙子,进入门诊室后特别有条理的和我说道:“医生,我一周前出现了头晕,一阵一阵的,每次休息几个小时以后就缓解了,没有其他任何不舒服的表现。我开始以为是没休息好导致的,可是最近几天和我朋友聊到这事儿时,他们说有可能是冠心病、脑梗死……加上我本身就有高血压病史,这可把我吓坏了,于是今天赶紧上你这儿来看看。”
从她的话中我了解到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进一步询问得知患者既往有10余年的高血压病史,平素每天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血压,血压控制欠佳,平时血压170/110mmHg左右。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后,我对患者进行了专科查体,提示:血压169/100mmHg,意识清醒,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侧对光反射正常,未见眼震,口角无明显歪斜,双侧病理征阴性,双侧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正常,未见其他明显异常。
目前患者头晕病因尚不清楚,为进一步检查治疗,暂以“脑血管病”将患者收住入院。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先给患者做了入院常规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尿酸、心电图等)。其中钾:3.32mmol/L(降低),葡萄糖6.99mmol/L(升高),甘油三酯2.06mmol/L(升高),余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考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控制又不好,头晕不排除是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于是给患者安排了颅脑MRI+DWI、彩超、动态心电图等检查,颅脑MRI+DWI提示:1.颅内多发腔隙性脑梗死;2.脑白质高信号(Fazekas1级)。彩超提示:左侧颈动脉窦部斑块形成,双侧椎动脉形态学未见异常改变;右侧股总动脉斑块形成。动态心电图提示:1.窦性心律2.偶发房性早搏有24个/全程。患者头晕也不排除是前庭功能异常导致的,所以我也给她做了前庭功能检查,其中眼震电图检查:眼震电图位置试验阳性。
进一步询问患者得知,其头晕多呈旋转性或上下左右晃动,程度较剧,持续时间较短。于是结合检查结果及患者症状,诊断为前庭周围性眩晕。
诊断明确后,根据患者目前病情,我决定给予患者硝苯地平缓释片+培哚普利叔丁胺片控制血压,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丁稳定斑块,同时给予改善微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改善眩晕等对症处理。
三、治疗效果
通过几天的住院治疗后,患者血压趋于稳定,神清,语利,一般情况可,头晕较之前明显好转,眼球活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因此,在患者要求下,同意其出院,并告知其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以及来医院复查时间。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应减轻体重,减少钠盐的摄入,减少脂肪的摄入,补充钾盐,戒烟限酒,增加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必要时补充叶酸制剂。
2、坚持降压治疗,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标准。
3、低盐、地址饮食,禁烟酒。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受凉感冒,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大便通畅。
4、注意血压的变化,观察眩晕的发作时间,程度,诱因及发作时伴随的症状。
五、个人感悟
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也叫耳性眩晕。梅尼埃病、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位置性眩晕等均可引发。周围性眩晕常为突发性旋转性,持续时间短暂,可自然缓解或恢复,但常反复发作。患者如果突然发生严重的头晕与眩晕,要注意可能是脑血管病或者降压过度、直立性低血压、或者合并前庭周围性眩晕。
发生前庭周围性眩晕后,首先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其次可以遵医嘱使用前庭神经抑制剂、血管扩张药以及抗胆碱能药物等来控制症状,以免加重。通过及时的药物治疗之后,患者眩晕症状就会逐步好转,但是仍然需要定期复诊观察病情的变化情况,因为有一部分患者病情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