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了眩晕、耳鸣症状,休息十分钟左右缓解,没有进行诊治,此后症状反复发作,且程度逐渐加强,有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旋转等症状,遂来我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患者为前庭周围性眩晕,予以药物缓解头晕,营养脑神经等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发作频率逐渐降低,现已好转出院。
【基本信息】女、59岁
【疾病类型】前庭周围性眩晕
【就诊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就诊时间】2021年7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强力定眩片缓解头晕,甲钴胺营养脑神经,左旋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6天
【治疗效果】头晕、耳鸣症状缓解,精神、食欲、睡眠可,未再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旋转等不适
一、初次面诊
患者在家属的搀扶下来到我门诊,看起来精神很差,休息片刻后患者告诉我,一个月前她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了眩晕、耳鸣症状,休息十分钟左右缓解,当时以为是劳累引起的,就没有进行诊治,此后症状反复发作,且程度逐渐加强,有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旋转等症状,但休息后都可以缓解,就没有来医院检查以及治疗。2天前自觉头晕症状发作频繁,且程度明显加重,每次发作都伴有视物旋转,精神、食欲以及睡眠都很差,症状持续时间也较前增长,今日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我继续询问了患者既往病史,得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平时服用降血压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控制血糖,目前血压135/75mmHg,提示血压控制良好。为了进行详细的查体以及完善相关检查,我建议患者住院治疗,患者及家属表示同意,遂以眩晕待查将患者收入我科。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我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在进行共济运动时,动作有些笨拙和不协调,除此之外,并没有发现其他异常和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于是我为患者完善了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大小便检查、凝血试验以及颅脑MRA、颈部血管彩超等,均未发现明显异常,进一步完善眼震电图检查也没有异常。
综合上述各项检查结果及患者的表现,基本上可以排除中枢性眩晕的可能性,考虑诊断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决定予以强力定眩片缓解头晕、耳鸣症状,甲钴胺营养脑神经,左旋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等治疗。
三、治疗效果
治疗期间患者精神状况、饮食和睡眠情况明显改善,头晕、耳鸣等症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都明显减少,也没有再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经过对症治疗和自我锻炼,患者的共济运动也基本恢复正常,治疗期间监测血压也处于理想范围,因此住院治疗6天后,我为患者办理了出院手续,并嘱其出院2周后返院复查。
患者按时到我院门诊进行了复查,诉未再发作头晕、耳鸣不适,精神、食欲、睡眠好,无其他不适,对治疗效果很满意。
四、注意事项
1、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要注意保持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时常监测血压,并按医嘱坚持用药。
2、出院后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或是导致血压波动,引起眩晕发作,可适当多食用水果、蔬菜。
3、很多眩晕患者康复后都不敢进行运动,害怕一不小心就会再次发作,但这样会导致体质下降,增加肥胖风险,不利于健康,因此这类患者还是应该进行适当的锻炼,可做强度比较低的运动,如慢走、打太极等,避免进行剧烈的奔跑、举重等运动即可。
五、个人感悟
前庭周围性眩晕是指前庭感受器和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的眩晕,大多数患者都会伴有听力改变和前庭功能异常,而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就如本例患者,除眩晕外还有耳鸣症状。
本例患者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出现眩晕的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因为对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此类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在突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该警惕有脑卒中的可能,所以我们要首先排除中枢性疾病引起的眩晕,及早地排除才能有利于后期疾病的治疗,这样病情才能更快得到控制,获得理想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