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张性肺水肿的表现和处理措施

复张性肺水肿是多种疾病因素造成的肺萎陷现象,其表现可分为典型症状、其他症状、并发症状等。处理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及呼吸支持治疗、药物治疗等。

一、表现

1、典型症状:复张性肺水肿可发生在单侧肺部,也可发生在双侧肺部。胸腔积液、气胸等疾病会造成病变部位肺萎陷,该现象治疗时病变的肺部组织复张过程中,患者会出现急速呼吸困难、心跳速度加快、心情烦躁、浑身出汗等典型症状。

2、其他症状:如果患者自身体质较为虚弱,病情会有所加重,严重时会造成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表现出头痛、头晕等症状。

3、并发症状:复张性肺水肿发病时会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现象,由于激活了机体的凝血机制,血管当中会出现纤维蛋白沉着情况,此时患者会有伤口渗血、血栓栓塞等症状。

除了以上情况之外,症状特别严重时,患者还会有休克症状。

二、处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肺是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该病症的主要治疗重点在于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患者平时可以采取侧卧位,可通过吸引器、气管插管等方法排痰。

2、给氧及呼吸支持治疗:如果患者病情较为轻微,面罩或鼻导管给氧后能有效缓解呼吸不适症状;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可将气管切开,配合医生采取呼吸末压正压的机械通气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通气和血流的比例失衡现象,提高氧分压后有助于病情恢复。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肺毛细血管膜的稳定性,代表药物包括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氢化可的松片、地塞米松片等。

另外,还可采取针对原发疾病的手术处理措施,患者可前往医院就诊处理。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复张性肺水肿机制

其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由于肺萎陷的程度、时间过长,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胸腔积液和胸腔积气排出速度过快,一次量过大,而导致肺复张速度过快,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肺间质水肿,有大量渗出液渗入肺泡腔内。复张性肺水肿常由于胸腔闭式引流后积液或气体排出过快,导致肺在短时间内复张,而造成的急性间质性肺水肿。故而病人常有剧烈的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困难,发绀,甚至休克症状。

神经源性肺水肿

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病原因包括了大部分较严重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其中重度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脑手术等三类疾病发病率最高。严重的颅脑损伤,颅内压升高,血中儿茶酚胺物质分泌升高,全身血管收缩,大量血液转移到了肺循环;二是呼吸系统的支持性治疗,要限制过量的液体摄入,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神经源性的肺水肿主要还是需要及时准确找到病因,对症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治疗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治疗原发病,可以选用糖皮质激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如果出现颅内压增高,可以选用甘露醇;治疗首先控制原发疾病,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同时减轻肺水肿,大剂量利尿剂的使用,同时增加肺内氧气浓度,增强肺功能,同时进行抗炎等对症治疗。由于神经系统疾病,比如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癫痫持续发作等原因引起的肺部水肿,叫做神经源性肺水肿。

神经源性肺水肿

颅脑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引起的肺水肿,谓之神经源性肺水肿或中枢性肺水肿,其发病机制目前有两种学说:血流动力性学说:脑原发或继发性损害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过度兴奋,使大量中枢交感神经递质释放,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导致动脉压急剧增高、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左心负荷加重、左心房及肺静脉压力增高、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等血流动力学障碍。非血流动力性学说:颅内压升高通过神经源性作用直接影响肺血管系统,促发白细胞异常反应,并在肺内扣押以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增加,致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肺泡上皮损伤,大量含蛋白液体由此进入肺间质,直接影响气体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