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腺瘤息肉病遗传几代

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没有遗传几代的说法,每一代都有可能遗传。

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主要特征是结肠和直肠内大量息肉的出现,且患者易发生结肠直肠癌,因此FAP也被称为家族性结肠癌症综合征。本病的发生与APC基因的突变有关,该基因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是细胞内的一种抑癌基因,其突变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FAP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即只要一个患者父母中有一方携带有病态的APC基因,患者就有50%的机会继承该病基因。由于FAP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疾病,因此男女患者发病率相同,不分年龄、性别、种族、国籍,都有可能患病。而且FAP的突变率较高,大约有30%~40%的FAP患者为自发性突变所致,即父母均未患病,但患者本人出现了新的突变。

对于FAP患者的遗传风险,应该进行全面的家系分析和遗传咨询。如果FAP患者有家族史,则其他家庭成员应该接受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APC基因的突变。对于未患病的亲属,可以进行基因检测来判断其是否携带有APC基因的突变。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该亲属有可能会在未来发展为FAP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的随访和早期预防措施。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什么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1、在家族里会有多个出现大肠的多发息肉。2、息肉在内镜下,一般可以看到他的数目会大于100个。3、患者一般会有便血、腹泻等症状,也就是大便次数增多,还有腹痛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贫血等全身症状。如果在内镜下不做处理,这些病人一般在40岁左右都会发生结直肠癌,所以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人群,一般需筛选一个APC基因。

息肉腺瘤是什么病

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它主要表现为整个大肠布满大小不一的腺瘤,可以出现便血、疼痛、腹部不适等相关的症状,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最终会发生癌变,它并不是先天性的疾病。所以,如果有家族史的病人要及时行肠镜检查,排除或者诊断肠道息肉,并及时进行内镜下的治疗,如果等到长大或者是发生癌变再处理,可能就是要行较大的手术、肠切除等需要增加很多的创伤。出生时患者的肠道里面并没有腺瘤,往往表现为在成年后出现肠道多发息肉,它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所以遗传给下一代的概率非常高。

腺瘤性胃息肉

腺瘤性胃息肉指的是胃黏膜表面上皮长成息肉样的肿块,一般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的腺息肉。而腺瘤型息肉有11%的人群在四年内可以演变成胃癌等,因此腺瘤型胃息肉在临床上面一般需要尽快进行内镜下治疗,同时需要完善幽门螺杆菌检测,如果阳性需要进行根治治疗。腺瘤性胃息肉指的是胃上皮、良性肿瘤,正常胃黏膜表面、未成熟细胞,由于细胞分裂的正常控制上市,细胞分裂不受限制,有时分裂活动贯穿隐窝、全长,有时会导致胃腺瘤性息肉的发生。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