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ter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温馨提示:临床表现

Reiter综合征绝大部分发生于成年男性、个别可见于女性,常有不洁性交、冶游史或尿道炎、腹泻病史,以尿道炎、关节炎和结膜炎三联症为基本特征。三症具有全者称完全型,只有关节炎或关节炎合并后二项之一者称不完全型。本征为系统性疾病,大部份病人有发热、体重减轻,部分病人可有皮肤粘膜病变,少数病变广泛,常有淋巴结及脾肿大,还可累及胃肠、心血管、肺及神经系统等。

1.关节 关节病变通常是本征的第二或三特征,常尿道炎、腹泻或结膜炎后2~4周出现,或与这些症状混同出现。好发于负重的大关节如膝、踝腕关节,但指、趾小关节也常受累,关节炎为多发生性及不对称性、轻重不等,常伴有明显的红肿、热、痛,少数关节炎症可持续几周或更长。急性期少数病人有背痛、骶髂关节和脊椎压痛。脊柱关节受累常呈踊跃式,从一个部位路过某些节段而累及另一部位。急性性关节炎迁延或反应发作可成慢性关节炎,曾报告1病程20年[20]病人有明显的膝及手术节变形,大小鱼际肌萎缩。肌腱附着点的炎症称肌腱端病(enthesopathy),这可能是Reiter综合征的突出表现,足底筋膜炎时,有明显跟腱压痛,X线检查见足底筋膜附着的跟骨部呈绒毛状钙化,由于骨膜炎可出现散发性条状肿胀。肌腱端病,也可发生于胫骨下端或胫骨、足底肌腱附着点。

2.泌尿生殖系 绝大部分为男性尿道炎,有尿痛、排尿困难、尿道分泌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少数尿道口有红斑和水肿,有时尿道炎也可无症状。有不洁性交者,一般从性交后到发生尿道炎大约几日至1月左右。除尿道炎外,常并发前列腺炎,前列腺可增大,质软并有压痛;前列腺分泌物含有许多脓缩细胞;偶尔发生前列腺脓肿。女性可有尿道症、宫颈炎或膀胱炎,症状常较轻,只限于排尿困难或少许阴道分泌物。

3.眼部表现 结膜炎通常是眼部的首发症状,一般症状较轻,常伴有轻微烧灼感,早晨上下眼睑粘连,大多为双侧受累。首次发病者约5%~10%病人可有虹膜炎;病情发展或复发者20%~50%发生虹膜炎。少数色素膜炎、巩膜外层炎、角膜溃疡;也有视神经炎、视网膜炎和斑点状视网膜水肿的报道,但罕见。约3%可致永久性视力损害。

4.皮肤及粘膜 阴茎表浅性溃疡,尤其在尿道中周围最为常见。阴茎龟头病变融合形成环状或扇状边缘称环状龟头炎。颊部粘膜和舌粘膜可见基底红斑样无痛性表浅溃疡,病损直径约数mm至1cm以上。往往溃疡发生时并不注意,但弯曲杆菌感染后的口腔溃疡可有疼痛。

皮肤损害最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但也可发生四肢、躯干或头皮等任何部位,皮肤病变开始是小丘疹,很快发展成脓疱疹,但破溃疡其中只含角化质。单个疱疹直径约数mm,多个出现时可集合成群,并以较厚的角化痂覆盖一个较大的区域,最后皮肤结痂脱落不留疤痕。皮肤角化也可发生于手指、足趾,并可导致指、趾甲脱落。上述皮肤病变称溢脓性皮肤角化病(keratodrmia blennorrhagicum),常在Reiter综合征其他症状出现几周后发生,一般持续几周后可自行消退。国内报告1例慢性患者,结闸脱落后留有萎缩性瘢痕[20],另一侧胸背皮肤出现结缔组织痣、微痒。

女性Reiter综合征很少见,女阴皮肤及粘膜皮疹更少见。Edwards(1992)报道[11]1例女性患者,开始指尖发红、压痛及甲分离,并有阴道分泌物、粘膜损害及腋下脓疱,白色念珠菌培养阳性。4年后出现阴道分泌物,伴有无痛性口腔溃疡,随后女阴、会阴出现红色结痂斑块。经MTX治疗后皮肤病变逐步消退,但减量后皮疹复发,女阴部皮肤出现粉红色鳞屑性丘疹,直径1~2mm,境界清楚,小阴唇及前庭也有散在的白色圆形及环形丘疹,边缘清楚,直径约2~4mm。整个外生殖均可见散在性界限清楚、顶端糜烂性丘疹。皮肤及小阴唇活检符合Reiter综合征。

诊断

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难,但不典型的不完全型病例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本征诊断要点包括:

⑴尿道炎、关节炎、结膜炎三联症同时出现或在短期内先后出现。

⑵皮肤及粘膜的特征性损害。

⑶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C反应蛋白和阳性、白细胞组织相容抗原HLA-B27阳性。

⑷尿道分泌物、结膜分泌物、滑膜液及大便病原菌检查。

⑸X线特征性表现。

⑹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淋病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及白塞综合征等。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病理诊断的意义有哪些

长期以来病理诊断被认为是金标准,具有其它任何检查都不可替代的权威,缺乏组织学诊断既不安全也不能最终确诊,病理诊断在临床诊疗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病理诊断的意义包括第一,为临床提供正确的病理诊断,肿瘤病理诊断的内容是对肿瘤的疾病的全面描述,包括肿瘤的起源、分类、分型、分化、侵袭性、转移、激素受体表达、特异性酶活性、核分裂以及在S期的细胞百分比等等。第二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以足够的综合的诊断,使临床医生能为患者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案。如术后肺鳞癌宜放疗、腺癌宜化疗、小细胞癌宜放疗加化疗、乳腺癌ERPR阳性的患者辅以内分泌治疗和多耐药基因的检测,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化疗药物。第三,提供患者预后的信息,现已知许多因素均能影响肿瘤的预后,如肿瘤各种病理学因素和临床分期等,与肿瘤患者有关的许多癌基因、抑癌基因、DNA修复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以及各种酶类等均能影响肿瘤的预后。

什么情况下要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

鉴别分型,为治疗提供依据,为靶向治疗提供靶点检测,推测肿瘤基因异常四种情况要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 免疫组化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鉴别肿瘤分型。不同肿瘤分型不同治疗方式不同。比如肺的鳞癌和腺癌的鉴别化疗不同。比如淋巴瘤,不用免疫组化没有办法做出准确的诊断及分型。对应的几十个不同类型的淋巴瘤临床治疗的方式也不同。第二,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比如雌激素或是孕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可以用内分泌治疗。受体阴性就不适合用内分泌治疗。胃常道间质瘤如果是CD117阳性的,适合用伊马替尼治疗。比如免疫治疗,需要PD-L1的免疫组化检测来确定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第三,为靶向治疗提供靶点的检测。比如HER-2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或者是胃癌适合用曲妥珠单抗的治疗。ALK阳性的肺癌适合用克唑替尼治疗。第四,通过免疫组化来推测肿瘤基因异常的状态。比如对错配修复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来推测肿瘤是不是存在基因组的微卫星不稳定性。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有哪些特点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具有相似性。软组织肿瘤的病理常常是对于病理医生来说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其是形态学,还有免疫组化,有很多重叠的地方。也就是说,不同的肿瘤可能有相似的形态学的表现,以及相似的免疫组化的表型。免疫组化需要判断肿瘤的分化方向,还需要结合临床以及影像学的资料,找到肿瘤发生的具体的部位以及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多数情况下良性的肿瘤和周围的关系界限比较清楚,恶性的常常是浸润性的生长或者是压迫性的生长,这对判断良恶性是很有帮助的。此外除了免疫组化在软组织肿瘤当中需要用以外,分子检测在软组织肿瘤诊断方面也越来越重要。比如诊断腹膜后的高分化脂肪肉瘤,常常用MTM2基因是否有扩增来判断。如果是阳性的结果,对于诊断高分化脂肪瘤或者去分化脂肪肉瘤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