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白杆菌属感染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呼吸道感染 肺炎克雷白杆菌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在痰标本所得革兰阴性杆菌中占第二位,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国外报告有的占首位。医院内交叉感染常导致细菌在咽部寄殖,继引起支气管炎或肺炎。长期住院、应用抗菌药物等使患者咽部肺炎杆菌细菌下行而引起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肺炎克雷白杆菌引起的急性肺炎与肺炎链球菌肺炎相似,起病急,常有寒战、高热、胸痛、痰液黏稠而不易咳出,痰呈砖红色或深棕色(25%~50%),也可为血丝痰和铁锈色痰。部分患者有明显咯血。体检可发现患者呈急性面容、呼吸困难、发绀,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休克。2/3患者体温在39~40℃间,口唇疱疹不常见,肺部有实变体征,有湿性?音。X线表现多变,可有大叶实变、小叶浸润和脓肿等表现。大叶实变多位于上叶,由于炎症渗出液多而黏稠,故叶间裂常呈弧形下坠。炎症浸润也比其他肺炎浓密,边界锐利,16%~50%的患者有肺脓肿形成。少数呈支气管肺炎或两侧肺外周浸润,有时也可呈两侧肺门旁浸润。本病早期即常有全身衰竭,预后较差,病死率约50%,发生广泛肺坏疽者则预后更差。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可表现为慢性病程,也可由急性延续成慢性,呈肺脓肿、支气管扩张与肺纤维化的临床表现。

2.败血症 国外报道肺炎克雷白杆菌败血症占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中的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绝大多数患者均有原发疾病和(或)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或抗代谢药物等。最常见的诱因是手术,入侵途径有呼吸道、尿路、肠道、腹腔、静脉注射及新生儿脐带等;染菌的静脉输液引起者可引起局部小流行。病情凶险,除发热、畏寒外,有时可伴发休克、黄疸。发热多呈弛张热,也可呈双峰热型。迁徙性病灶可见于肝、肾、肺、骨骼、髂窝、脑膜及脑实质等,病死率30%~50%。

3.化脓性脑膜炎 肺炎克雷白杆菌引起化脓性脑膜炎者日见增多,在革兰阴性菌脑膜炎中呈第二位。多见于脑外伤或脑手术后,新生儿也可发生,预后甚差。起病隐匿,常有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症状和体征,可出现颅内高压症状。脑脊液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蛋白定量增高,糖和氯化物定量下降,涂片可发现含荚膜的革兰阴性杆菌,培养阳性可确立诊断。老年患者常合并有败血症存在,病死率高。

4.尿路感染 据报道尿路感染中肺炎克雷白杆菌引起者占第三位。绝大多数患者有原发疾病如膀胱癌、前列腺肥大、膀胱无力、尿道狭窄等,也可发生在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全身疾病的患者,导尿、留置导尿管或尿路器械检查等是常见的诱因。经采用适当抗菌药物治疗后近期疗效较好。临床表现与其他病原所致尿路感染相同。

5.其他 如手术后伤口感染或其他创面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腹腔感染、心内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等,均可由克雷白杆菌引起。临床表现与其他细菌所致的疾病类似,较易形成脓肿。肺炎克雷白杆菌鼻硬结亚种可致慢性肉芽肿性硬结症,最常累及鼻腔、鼻窦、咽喉部、气管及支气管等部位。其组织学上可有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可见到具特征性的含革兰阴性杆菌的泡沫状细胞(即所谓Mikulicz细胞)。肺炎克雷白杆菌臭鼻亚种(俗称臭鼻杆菌)可引起鼻黏膜和鼻甲萎缩的臭鼻症,与硬结症不同的是,臭鼻症并非原发的细菌感染,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参与其发病。

典型的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长期饮酒的慢性支气管肺病患者,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结合痰培养结果,不难诊断。但在有严重原发疾病基础上的发病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凡在原有疾病过程中出现高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X线胸片上出现新的浸润病灶,而青霉素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本病。连续2次或2次以上痰培养阳性,或胸腔积液、血培养阳性可以确诊。多数败血症患者的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嗜中性粒细胞增高;但血液病患者或用抗代谢药物者白细胞数可不增加,或反有减少。其他如尿路感染及脑膜炎患者的尿液及脑脊液均有相应变化。确诊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鼻硬结亚种所致慢性肉芽肿性硬结症,活组织检查中找到Mikulicz细胞具确诊价值。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病理诊断的意义有哪些

长期以来病理诊断被认为是金标准,具有其它任何检查都不可替代的权威,缺乏组织学诊断既不安全也不能最终确诊,病理诊断在临床诊疗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病理诊断的意义包括第一,为临床提供正确的病理诊断,肿瘤病理诊断的内容是对肿瘤的疾病的全面描述,包括肿瘤的起源、分类、分型、分化、侵袭性、转移、激素受体表达、特异性酶活性、核分裂以及在S期的细胞百分比等等。第二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以足够的综合的诊断,使临床医生能为患者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案。如术后肺鳞癌宜放疗、腺癌宜化疗、小细胞癌宜放疗加化疗、乳腺癌ERPR阳性的患者辅以内分泌治疗和多耐药基因的检测,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化疗药物。第三,提供患者预后的信息,现已知许多因素均能影响肿瘤的预后,如肿瘤各种病理学因素和临床分期等,与肿瘤患者有关的许多癌基因、抑癌基因、DNA修复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以及各种酶类等均能影响肿瘤的预后。

什么情况下要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

鉴别分型,为治疗提供依据,为靶向治疗提供靶点检测,推测肿瘤基因异常四种情况要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 免疫组化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鉴别肿瘤分型。不同肿瘤分型不同治疗方式不同。比如肺的鳞癌和腺癌的鉴别化疗不同。比如淋巴瘤,不用免疫组化没有办法做出准确的诊断及分型。对应的几十个不同类型的淋巴瘤临床治疗的方式也不同。第二,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比如雌激素或是孕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可以用内分泌治疗。受体阴性就不适合用内分泌治疗。胃常道间质瘤如果是CD117阳性的,适合用伊马替尼治疗。比如免疫治疗,需要PD-L1的免疫组化检测来确定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第三,为靶向治疗提供靶点的检测。比如HER-2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或者是胃癌适合用曲妥珠单抗的治疗。ALK阳性的肺癌适合用克唑替尼治疗。第四,通过免疫组化来推测肿瘤基因异常的状态。比如对错配修复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来推测肿瘤是不是存在基因组的微卫星不稳定性。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有哪些特点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具有相似性。软组织肿瘤的病理常常是对于病理医生来说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其是形态学,还有免疫组化,有很多重叠的地方。也就是说,不同的肿瘤可能有相似的形态学的表现,以及相似的免疫组化的表型。免疫组化需要判断肿瘤的分化方向,还需要结合临床以及影像学的资料,找到肿瘤发生的具体的部位以及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多数情况下良性的肿瘤和周围的关系界限比较清楚,恶性的常常是浸润性的生长或者是压迫性的生长,这对判断良恶性是很有帮助的。此外除了免疫组化在软组织肿瘤当中需要用以外,分子检测在软组织肿瘤诊断方面也越来越重要。比如诊断腹膜后的高分化脂肪肉瘤,常常用MTM2基因是否有扩增来判断。如果是阳性的结果,对于诊断高分化脂肪瘤或者去分化脂肪肉瘤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