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术后出血,应警惕绒毛膜癌

31岁的小白已经是第三次做人工流产。这次入工流产没有前两次顺利,手术后两个多月,阴道一直流血不止。她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疑为吸宫不全,既未验血,又没查尿,就决定再次刮宫,但术后病情仍不见好转。转到上级医院诊治,经化验检查诊断为绒毛膜癌。绒毛膜癌简称为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主要发生在生育年龄妇女。虽然绝大多数的绒毛膜癌继发于葡萄胎和足月产(包括早产),但流产(包括人工流产、自然流产。过期流产和宫外孕)后继发的绒毛膜癌所占比率也不容忽视。阳光妇科医院429例绒毛膜癌前妊娠情况统计,葡萄胎占56.8%,足月产占24.1%,流产为18.1%.绒毛膜癌和吸官不全均可表现为阴道出血不止,极易混淆,所以对人工流产后的阴道出血,要特别警惕绒毛膜癌的可能,切忌妄下断语,以免延误病情。

绒癌主要始发于子宫,除了表现为阴道持续不规则出血外,有的还可在下腹部摸到肿块;如果癌肿穿破子宫壁,则可导致腹腔内大出血。绒癌破坏力极强,癌细胞很早便可随血流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在阴道、肺。脑、肝、肾等器官形成转移癌,并出现阴道结节,咯血、头痛、偏瘫、血尿等症状。绒癌能产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用生物学、免疫学或同位素放射的方法可在病人的血液和尿液中测得,平时所说的尿妊娠试验即是其中的一种。这种试验是十分重要的,正常妇女只有在怀孕时体内才会有这种激素,如果不该出现阳性而出现者,就应考虑绒癌(或其他滋养细胞肿瘤)。

凡是在人工流产后,阴道持续流血,子宫恢复不好,血或尿液hcg测定持续高值者,应高度警惕绒癌。为了排除吸宫不全等情况,可刮宫作病理检查加以鉴别。一般来说,人工流产术后常会有少量的阴道流血,但一般不超过1c天。尿妊娠试验多在术后两周内转阴性。

绒癌虽然恶性程度高,但也是少数几种可单独用化学药物治愈的癌症之一,因此早期发现,及时。彻底的治疗就显得特别重要。目前我国在治疗绒癌方面的成功经验,已居国际领先地位,许多年轻妇女经过单纯药物治疗,不仅治愈了绒癌,还能生儿育女。

人工流产术本身并不会增加绒癌的发病率。对绒癌与妊娠有关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因此,良好的避孕措施,才是预防绒癌的关键所在。

葡萄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葡萄胎手术

如果葡萄胎发现的比较晚,整个子宫增大明显,葡萄胎组织比较多,手术时间相对比较长,一般大约半小时以上,也有的患者需要一周后二次清宫。由于葡萄胎子宫增大异常,而且子宫比较软,所以在手术史需要注意动作轻柔,以防止发生子宫穿孔,术后一定注意复查hcg,同时注意避孕两年。

葡萄胎手术

也需要有经验的妇科医生快速手术操作将宫腔内的组织物迅速清除,可以降低大出血的几率,术后还需要应用缩宫素肌注,促进子宫收缩止血。因为葡萄胎会导致子宫异常的增大,子宫质地比较软,比较薄,在手术过程中就有可能导致子宫穿孔,也有可能导致出血量比较多甚至大出血,有休克的危险。所以在手术之前一定要做好备血,同时建立静脉通路,如果发现出血量比较多及时的输血,补液对症治疗。

葡萄胎诊断

完全性葡萄胎组织学特征为可确认胚胎和胎儿组织缺失,绒毛水肿,弥漫性滋养细胞增生,种植部位,滋养细胞层弥漫和显著的异型性,部分葡萄胎的患者,有胚胎和胎儿组织细胞存在的证据,局限性滋养细胞增生绒毛大小及其水肿的程度明显不一。诊断葡萄胎的方法可通过临床表现,超声检查,血HCG检察,组织学检查,遗传细胞学诊断,五元表达印记基因检测的方法都有助于诊断为葡萄胎。但组织学诊断是葡萄胎的确诊方法,所以每次葡萄胎吸宫的刮出物必须送组织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