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综合征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脑性瘫痪综合征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能提供脑病理改变的证据,也有助于脑瘫病因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新生儿头颅B超可在床旁进行,能够容易地发现脑室旁白质软化、颅内出血等病变。头部MRI对显示精细的脑结构异常优于头颅CT,但头颅CT对显示钙化更清楚。有癫痫发作者需做脑电图检查。疑有视听觉障碍者可做视觉和听觉诱发电位及听力检查。需要除外先天代谢缺陷者需要做血/尿氨基酸和有机酸分析。酶学和基因检查可以除外相应的脑变性病。脑瘫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有助于判定脑瘫的严重程度,也可以作为康复治疗的效果的依据之一。常用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包括以下两种。1、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GMFM是一种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工具,有88项和66项两个版本,从卧位与翻身、坐、爬和跪、站和走、跑和跳等5个能区评估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技能。每个能区的各个项目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各能区的分数以百分数表示,100%代表能够完成该能区所有的动作。该量表能够较为灵敏的反映康复的效果,适用于脑瘫儿童粗大运动的评估、康复目标制定和康复疗效的监测。由于没有依年龄建立常模,不能做出运动发育水平的评估。2、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该量表测量粗大和精细运动的发育水平,共249个项目。粗大运动分测验包括反射、姿势、移动、实务操作四类项目,结果以粗大运动发育年龄或发育商表示;精细运动分测验包括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两类,结果以精细运动发育年龄或发育商表示;最后再汇总为总发育年龄或发育商。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适用于运动发育迟缓以及轻或中等严重程度的脑瘫的运动功能评估。在脑瘫儿童由于运动能力某些方面进步极为缓慢,可出现运动发育商随实际年龄下降的情况,最好以发育年龄来反映患儿的变化。1、脑电图(EEG);2、脑电地形图(BEAM);3、脑磁图;4、诱发电位;5、肌电图;6、脑阻抗血流图(REG)。
脑性瘫痪综合征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很有可能是因为在生产的时候大脑缺氧所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因为家族遗传的原因,如果小儿脑性瘫痪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智力低下,并且也有可能会出现面目表情呆滞的状况,在发现脑性瘫痪后,最好是及时的做一些康复理疗。主要是指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发育没有成熟,造成脑损伤,所导致患儿出现姿势各项功能障碍。大多会出现在脑部,有些会导致孩子四肢功能障碍,患了这种疾病,孩子会出现癫痫,行为异常或者是智力低下等情况。第四种是肌张力低下型,通常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会慢慢转变为痉挛型或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性瘫痪通常会见到的类型为痉挛型,痉挛型发病多与早产和缺氧有关联。

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脑瘫主要会表现为运动功能的障碍,也会有感知异常、精神、行为异常、智力低下、听觉、语言障碍等。是肌张力及神经反射异常,典型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改变,即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新生儿期肌张力低下,随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增高,一到两岁达到高峰,被动活动关节时阻力增大,一经外界刺激还可诱发痉挛表现为异常的姿势,如肩关节内收、内旋,屈肘、曲腕、拇指握于四指之中,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屈膝、足马蹄内翻或者外翻等。如果是由于手足腓动型的脑性瘫痪,会产生有手脚动作控制异常的现象,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

脑梗瘫痪后能恢复吗

脑梗塞患者出现了瘫痪,如果瘫痪不是特别严重,经过积极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恢复的,但是如果瘫痪比较严重,即使经过正规的系统的治疗,也可能会遗留有一定的后遗症,所以如果出现急性脑梗塞导致瘫痪,早期可以考虑应用溶栓的药物,同时应用一些改善脑循环活血化瘀,清除自由基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配合针灸理疗,进行积极的康复锻炼,通过系统的治疗,瘫痪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但是如果瘫痪比较严重,通过这些系统的治疗,患者仍然可能会出现,集体运动不灵活等后遗症。

科普文章

更多

脑性瘫痪进行康复训练,病情可得到有效缓解

患儿1岁时被诊断为脑性瘫痪,给予药物以及康复治疗(具体不详),出院后由于家长没重视患儿的病情,也没做好护理,患儿现仍不可与人简单交流,也不能独立站立及行走,下肢肢体仍然僵硬,身体平衡能力也不好,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我院就诊。结合患儿的既往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目前诊断脑性瘫痪。治疗上予以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知觉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为主,治疗后患儿可以独立行走短暂时间,可进行简单的日常语言交流,精细动作稍差,但是比入院的时候有所进步,平衡能力较前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

孩子脑性瘫痪,一定要注重康复治疗

患儿早产,出生时浑身青紫,评分为7分。3个月后家属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低于同月龄孩子,就诊当地医院行头颅核磁检查,发现脑脑白质软化灶,诊断为“脑性瘫痪”。现家长为进一步治疗,带孩子于我院就诊。入院检查后,予以针灸+推拿+辅助低频脉冲、平衡功能训练、手指点穴等治疗。1年后,患儿已经能够独立行走数步。

13岁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让她自由站起来

患儿1岁时就诊于外院,诊断为脑性瘫痪,给予康复治疗,治疗效果不好。因为本次就诊患儿诊断基本明确,所以综合考虑后决定给予脑瘫肢体综合训练以及头皮针、中频脉冲电治疗、低频脉冲治疗等,通过治疗,患儿下肢力量增强,下肢承重能力得到增强,可完成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