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ch综合症即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其发生与DNA错配修复基因的种系突变有关。当DNA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种系突变即胚系突变时,引起DNA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异常。其蛋白表达异常引起DNA功能的异常,从而使DNA修复功能受到影响。错配修复基因的主要功能是纠正DNA复制时单个核苷酸的错误配对,其发生突变引起微卫星不稳定性,DNA复制不能正常进行或遗传信息发生错误,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目前已被证实的错配修复基因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相关的错配修复基因主要有MLH1、MSH2、MSH6、PMS2四种。任何一种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导致相关蛋白的表达缺失,引起DNA修复功能的改变。大约90%的Lynch综合征患者是由MSH2和MLH1突变所致,其余的10%多由MSH6和PMS2突变所致。
专家科普
更多医患问答
更多Lynch综合症的分子诊断有哪些
LYNCH综合征诊断包括一是错配基因,修复蛋白的检测。免疫组化提示任意一个错配修复基因蛋白,包括MLH1、MSHZMSH6、PMS2缺失。4个错配修复基因蛋白均为阳性则为功能完善。MLH1缺失需排除BRAF基因突变或MLH1启动子甲基化。不同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占的比例不同。49%为MLH1基因突变,38%为MSH2基因突变,9%为MSH6基因突变,2%为PMS2基因突变。二是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错配修复系统功能异常时,微卫星出现复制错误,使得微卫星序列长度或碱基组发生改变,称为微卫星不稳定。用于微卫星不稳定的5个检测位点为BAT-25、BAT-26、D2S123、D5S346、D17S250。2位点不稳定是微卫星高度不稳定,1位点不稳定是低度不稳定,无位点不稳定是稳定。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即为错配修复基因缺失,低度不稳定和微卫星稳定为错配修复蛋白完善的患者。近年来二代测序和MSI检测结果与传统PCR结果吻合率高于95%。
什么是Lynch综合征
Lynch综合征即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错配修复基因种系突变引起。可引起结直肠及其他部位的肿瘤,包括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肠癌、肝胆癌、上尿道肿瘤、脑和皮肤的肿瘤等。患者患病风险高于正常人,约占结直肠癌患者的2%到4%,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Lynch综合征已被证实的DNA错配修复基因包括MLH1、MSH2、MSH、PMS2。MLH1和MSH2占其患者突变基因90%左右,另外10%由于MSH6和PMS2携带有MLH1或MSH2基因突变的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达80%。其中70%的结直肠癌发生在近端结肠至脾曲的位置。其发病年龄相对较轻,平均诊断年龄为45岁。组织学形态上表现为低分化癌,伴有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特征,具有类似Crohn病的反应,肿瘤常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错配修复蛋白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可以诊断的标志物。
Lynch综合征有什么特点
Lync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多表现为:第一患者的发病年龄相对较轻。中位年龄约为44岁。第二发生结直肠癌多位于近端结肠。第三发生多原发,大肠癌的概率明显增加。第四发生肠外恶性肿瘤,如胃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肝胆,泌尿道肿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第五结肠癌在病理学形态上主要表现为低分化的腺癌,黏液腺癌也常见,常伴有淋巴细胞的浸润或淋巴样细胞聚集,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而非浸润性生长。虽然Lynch综合征肿瘤发生于右半结肠而且肿瘤较大,分化较差,但是其预后要相对好于散发性结肠癌。从病理学上分析,大约三分之二的患者位于右半结肠,肿块往往较大,界限清楚,呈息肉状,斑块状或溃疡型。组织学常为黏液腺癌或低分化腺癌,免疫组织表达常常是出现错位修复基因,蛋白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