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程和预后

肥厚型心肌病的自然病史有高度变异。肥厚型心肌病起病缓慢,起始多年无症状,多数患者可长期生存,但猝死可发生于病程的任何阶段,年病死率约为3.5%。据报道,50%-70%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随访数年病情仍稳定,约20%-30%的病例死亡或恶化,年病死率为1%-4%。约2/3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病情可稳定或经治疗后改善,而1/3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症状有恶化。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程和预后

肥厚型心肌病预后与年龄有关。儿童患者预后较差,Maron等报告对一组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患儿随访7年,30%病情恶化,另30%死亡。老年患者常无症状或有轻度症状,多在60-70岁后症状加剧,预后较好。Mckenna等报告25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年龄和预后的关系:儿童患者常无症状,但年病死率高达59%,常有猝死的家族史;青春期和成人(15-45岁),年病死率为2.5%,有昏厥史者预后不良;年长成人(45-60岁),年病死率为2.6%。伴有气急和劳力性胸痛是预后严重的表现。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预后可能较其他类型好,心功能障碍程度多较轻,猝死率低。据Webb等1990年报道对26例患者进行1-22年(平均7.3年)的随访,绝大多数预后良好,无1例死亡。观察期间21/26仍保持病情稳定或无症状,1例冠状动脉正常但发生了心尖心肌梗死,以后发展成室壁瘤,此例也成为一例证明有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平时生活中有很多可以保护我们健康的方法,但是也有很多可以危害我们的因素,我们要避开这些致病因素,找出保护我们健康的方法。任何疾病都有保健的方法,能够使患者在治疗后有一个恢复的过程,患者必须知道这种方法,不然治疗效果就会打折扣。这种疾病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威胁已经很大,所以我们要做好疾病的保健与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能活多久

患者多数在30岁以前,男女比例差不多,患病过程十分缓慢,可以一直没有症状,也有症状突然病发,主要是因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导致心室与大动脉压力阶差增加,供血不足而引起心绞痛、呼吸困难、全身无力、心悸和胸闷等症状,甚至出现晕厥。临床统计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在10-15岁死亡率在7%左右,大于15岁的在1%,年龄越大患者比年龄越小患者生存率相对增加,但如果积极的行手术治疗,生存时间能显著延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心肌疾病,临床上的研究得出因素,可能与遗传和内分泌紊乱相关。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为什么不宜应用硝酸甘油及洋地黄

因为硝酸甘油这一类药,主要是个扩张血管的药物,它扩张静脉系统导致回心血量的减少,回心血量减少以后心室容量就减少了,就可以使流出道的梗阻加重。在使用洋地黄这一类的话它是一个强心药,它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以后也可以使流出到梗阻加重。所以在肥厚性心肌病的时候,硝酸甘油以及洋地黄类的药物是禁忌使用的。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有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方面: 1、临床症状方面,主要就是有劳力性的呼吸困难和乏力劳力性呼吸困难占到了90%以上的患者的症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比较少见,大概有1/3的患者可以出现;劳力性的胸痛也就是说和活动、情绪、饱餐等等有关的胸痛的症状,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就是房颤;主要有发作性的心悸、乏力,然后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出现晕厥,经常是在运动的时候出现; 2、征方面主要表现有早期的时候可以有心脏的轻度扩大以及可以听到第四心音,然后在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在胸骨左缘三四肋间,可以听到喷射性的收缩期的中晚期的杂音,同时可以伴有震颤,在用洋地黄制剂以及硝酸甘油和异丙肾上腺素以及做Valsalva动作的时候,杂音是可以增强的用β受体阻滞剂以及减弱心肌收缩率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