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伴癫痫发作,如何康复才能挽救一个孩子的人生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儿行相关检查诊断为“脑瘫,癫痫”,给予患儿口服托吡酯、硝西泮及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停药2个月患儿又再次出现抽搐,于是家长赶紧带孩子来到我院,以“脑性瘫痪?癫痫?”收治。因此通过药物治疗辅助中医的针灸治疗及康复训练,最大程度的诱导和刺激患儿神经系统发育。

【基本信息】男性、1岁

【疾病类型】脑性瘫痪,继发性癫痫

就诊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渭南分院

就诊时间2020年7月

【治疗方案】给予针刺、推拿、脑瘫肢体综合训练以及平衡功能训练,同时给予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再加上口服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

【治疗周期】间断康复治疗224天,长期随访

【治疗效果】患儿智力、认知力、沟通能力均比入院有提高。

一、初次面诊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承载了家庭的幸福,但是脑瘫是不可逆的,几乎无法治愈,只能通过治疗去尽量改善孩子的症状。脑瘫的治疗过程比较艰辛,有一些家长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诊疗,因此会耽误孩子的治疗。

这位小患儿是在5个月大的时候无明显诱因出现抽搐,家长回忆当时孩子有点头抱胸的表现,但是当时没有重视。患儿8个月大的时候家长逐渐发现这个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相比较好像有些发育迟缓。按道理一般孩子在3个月就会翻身,6个月可以坐下,但是他家的宝宝在8个月的时候这些都不会。而且妈妈还发现孩子的右手手指总是收起来,右侧的手脚活动都很少,孩子抓玩具总是用的左手。

为求治疗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相关检查诊断为“脑瘫,癫痫”,给予患儿口服托吡酯、硝西泮及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在住院期间还给患儿进行了针灸、康复训练等,经过治疗患儿可以在帮助下进行翻身,也可以勉强坐起来,只是坐的时候很不稳。出院后医生嘱咐继续服用药物治疗及进行康复训练,但是患儿在服药过程中出现嗜睡的表现,所以家长就自行给孩子停药了。

停药2个月患儿又再次出现抽搐,于是家长赶紧带孩子来到我院,以“脑性瘫痪?癫痫?”收治。

二、治疗经过

为了查明病因,入院后先给患儿做了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发现这个孩子反应比较迟钝,不能言语,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也不能理解大人的意思,不能做出回应。孩子的右侧肢体欠灵活,右侧肢体的肌张力为3级,肌力为4级。右侧肱二头肌反射++,右侧膝跳反射++,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左侧巴彬斯基征形。通过患儿的病史及体征考虑患儿可能是脑性瘫痪。

为了明确诊断,还需进行头颅核磁检查,结果显示:左侧基底节区、导叶及颞叶软化灶;左侧大脑半球萎缩硬膜下积液;双侧脑室周围异常信号。这个结果明显是异常的,再次证实了脑性瘫痪的诊断。

image.png 

这个患儿有抽搐的病史,而且本次住院也是以抽搐为首发症状,所以还需要做脑电脑检查明确脑内电活动的异常程度。做了脑电图,结果显示:显示较多δ活动,各期频繁显示广泛性单发、继发、短程阵法杂乱尖棘波,左右不同步,右侧稍明显。这个结果高度提示患儿存在继发性癫痫。至此,患儿考虑诊断为脑性瘫痪,继发性癫痫。

脑性瘫痪对于这么小的婴儿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疾病,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孩子可能终身都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虽然这是个残酷的事实,但是还是必须告知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脑瘫虽然不可逆,但是通过积极的治疗能够尽量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辅助中医的针灸治疗及康复训练,最大程度的诱导和刺激患儿神经系统发育。

目前患儿的脑瘫主要是进行康复治疗,给予普通针刺,每天一次;推拿、手指点穴、捏脊治疗,每天一次;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每次40分钟,每天一次;平衡功能训练,每天一次;同时给予作业疗法,每次45分钟,每天一次;手功能训练、隔物灸法,每天一次等综合治疗。

由于孩子还存在继发性的癫痫,在治疗脑瘫的同时还需继续进行抗癫痫治疗,予以丙戊酸钠口服液进行治疗,在用药阶段监测患儿病情变化。

住院治疗224天后,患儿症状明显改善,癫痫未再发作,而且在家长的帮助下能够独自坐下,坐也比刚入院时稳了很多,但是右侧肢体的活动仍然不便,语言以及沟通是跟入院时候相比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治疗时,叮嘱家长不可随意给孩子停药,以免再次诱发癫痫。

三、治疗效果

通过药物治疗及相关康复治疗,患儿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癫痫症状未再发作。出院时患儿精神状态很好,理解力和认知力比入院的时候都有所提高,智力有所提高,能够认识小动物并进行分辨,独坐也比之前要稳当了很多,家长逗孩子的时候,孩子也能哈哈大笑。右侧肢体仍然欠灵活,右手不能主动抓取玩具,精细动作较差。

脑瘫和癫痫的治疗需要很长的时间,叮嘱患儿家长要定期带患儿复查,关注病情变化。

四、注意事项

1、正视自己的身体,调节好心态,后天的努力非常辛苦,但也要坚持。

2、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尽力完成能完成的学业,多结交朋友,发展健全的人格。

3、当独站能很好的完成后,方可进行行走训练,开始可借助拐杖、步行车、平衡棒等,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家长的任务是扶助和鼓励,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和信心。

4、家长应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和其一起面对,鼓励积极面对疾病。同时遵医嘱给患儿用药、坚持治疗,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帮助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更好的融入社会。 

五、个人感悟

脑瘫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早产、难产以及滞产的婴幼儿,是发育过程中脑部受到损伤后引起的中枢性运动及感觉障碍性疾病。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无法完全治愈,只能通过药物、针灸、推拿以及康复训练,最大程度的诱导患儿神经细胞的发育,从而帮助患儿拥有基本生存能力。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细心照顾和精神支持。

大部分患儿年龄较小,需要家长监护孩子的治疗过程,比如按时按量服药、进行康复训练。但是本案例的小患儿,在治疗过程由于药物副作用出现嗜睡的症状后,患儿家长没有及时找医生沟通,而是自行给患儿停药,导致不久后患儿再次癫痫发作,影响患儿的治疗。

所以在这里要劝告家长们,在治疗过程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儿进行相关治疗,不要根据自己的推断随意停药或者增减药量,这会干扰到医生的治疗,影响孩子疾病的恢复。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能认为脑瘫不可治愈就能够瞎治,很多患儿经过科学的治疗还是能够起到很好的疗效。


脑性瘫痪

问题没解决?找专家咨询一下

知名专家24小时在线回复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医患问答

更多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很有可能是因为在生产的时候大脑缺氧所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因为家族遗传的原因,如果小儿脑性瘫痪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智力低下,并且也有可能会出现面目表情呆滞的状况,在发现脑性瘫痪后,最好是及时的做一些康复理疗。主要是指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发育没有成熟,造成脑损伤,所导致患儿出现姿势各项功能障碍。大多会出现在脑部,有些会导致孩子四肢功能障碍,患了这种疾病,孩子会出现癫痫,行为异常或者是智力低下等情况。第四种是肌张力低下型,通常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会慢慢转变为痉挛型或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性瘫痪通常会见到的类型为痉挛型,痉挛型发病多与早产和缺氧有关联。

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脑瘫主要会表现为运动功能的障碍,也会有感知异常、精神、行为异常、智力低下、听觉、语言障碍等。是肌张力及神经反射异常,典型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改变,即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新生儿期肌张力低下,随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增高,一到两岁达到高峰,被动活动关节时阻力增大,一经外界刺激还可诱发痉挛表现为异常的姿势,如肩关节内收、内旋,屈肘、曲腕、拇指握于四指之中,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屈膝、足马蹄内翻或者外翻等。如果是由于手足腓动型的脑性瘫痪,会产生有手脚动作控制异常的现象,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

脑梗瘫痪后能恢复吗

脑梗塞患者出现了瘫痪,如果瘫痪不是特别严重,经过积极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恢复的,但是如果瘫痪比较严重,即使经过正规的系统的治疗,也可能会遗留有一定的后遗症,所以如果出现急性脑梗塞导致瘫痪,早期可以考虑应用溶栓的药物,同时应用一些改善脑循环活血化瘀,清除自由基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配合针灸理疗,进行积极的康复锻炼,通过系统的治疗,瘫痪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但是如果瘫痪比较严重,通过这些系统的治疗,患者仍然可能会出现,集体运动不灵活等后遗症。

科普文章

更多

脑性瘫痪进行康复训练,病情可得到有效缓解

患儿1岁时被诊断为脑性瘫痪,给予药物以及康复治疗(具体不详),出院后由于家长没重视患儿的病情,也没做好护理,患儿现仍不可与人简单交流,也不能独立站立及行走,下肢肢体仍然僵硬,身体平衡能力也不好,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我院就诊。结合患儿的既往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目前诊断脑性瘫痪。治疗上予以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知觉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为主,治疗后患儿可以独立行走短暂时间,可进行简单的日常语言交流,精细动作稍差,但是比入院的时候有所进步,平衡能力较前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

孩子脑性瘫痪,一定要注重康复治疗

患儿早产,出生时浑身青紫,评分为7分。3个月后家属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低于同月龄孩子,就诊当地医院行头颅核磁检查,发现脑脑白质软化灶,诊断为“脑性瘫痪”。现家长为进一步治疗,带孩子于我院就诊。入院检查后,予以针灸+推拿+辅助低频脉冲、平衡功能训练、手指点穴等治疗。1年后,患儿已经能够独立行走数步。

13岁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让她自由站起来

患儿1岁时就诊于外院,诊断为脑性瘫痪,给予康复治疗,治疗效果不好。因为本次就诊患儿诊断基本明确,所以综合考虑后决定给予脑瘫肢体综合训练以及头皮针、中频脉冲电治疗、低频脉冲治疗等,通过治疗,患儿下肢力量增强,下肢承重能力得到增强,可完成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