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位11岁脑性瘫痪患儿是如何站起来的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11患儿出生时由于缺氧窒息导致发育落后,1岁时于外院诊断为脑性瘫痪至今11仍不能站立行走家长解决孩子这一问题,孩子我院就诊入院综合考虑患儿情况给予普通针刺、电针、推拿等治疗改善肢体功能,脉冲电治疗改善肢体肌力两周后,患儿下肢力量增强,下肢承重能力得到增强,可完成扶站

【基本信息】11

【疾病类型】脑性瘫痪

就诊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渭南分院

就诊时间20205

【治疗方案】普通针刺、电针、推拿等治疗改善肢体功能,脉冲电治疗改善肢体肌力

【治疗周期】住院14天,长期康复治疗

【治疗效果】患儿下肢力量增强,下肢承重能力得到增强,可完成扶站

一、初次面诊

11岁,是一名双胞胎早产患儿出生时由于缺氧窒息导致发育落后,1岁时于外院诊断为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治疗效果欠佳3岁时因肢体僵硬在外院行内收肌松解术,术后不能站立行走。

目前患儿11岁,智力及言语基本正常,家长解决孩子站立和行走问题于是带孩子来到我院就诊。

二、治疗经过

知道患儿发病原因后,立即患儿进行了专科检查。患儿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尚可,言语表达、理解力、认知力尚可,双侧上肢肌张力2级,双下肢肌张力3级,肌力4级,双下肢长短腿,右侧下肢长68cm,左侧75cm,双侧肱二头肌反射(++),双侧膝腱反射(+++),踝阵挛(-),双侧Babinski征(+)。

image.png 

因为患病史较长,结合患者既往诊断、此次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考虑为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所以综合考虑后决定给予普通针刺、电针、推拿等治疗改善肢体功能,脉冲电治疗改善肢体肌力等治疗。考虑患儿肌力、肌张力较差,于是告知患儿家长在日常训练中多加注意,防止患儿出现肌肉拉伤、摔伤。

三、治疗效果

通过两周普通针刺、电针、推拿等治疗改善肢体功能,脉冲电治疗改善肢体肌力,患儿下肢力量增强,下肢承重能力得到增强,可完成扶站但患儿这一疾病还需长期进行康复治疗所以告知患儿家属出院继续督导孩子康复锻炼

注意事项

1、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应符合身体生长发育规律,训练从上到下,从远端到近端,从粗大到精细这样的训练规律来恢复。训练过程中要劳逸结合,不能让患者感觉训练的枯燥,要增加训练趣味性

2、康复治疗中可以掺杂一些游戏,这样不仅能增加孩子训练的趣味性,同时也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3在治疗的同时,家长还应重视日常生活管理和病情监测等事项,才能让患儿的治疗过程更顺利。

个人感悟

脑性瘫痪我们通常简称脑瘫,是指婴儿在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常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骨骼发育异常等情况。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治愈脑瘫所以对于患儿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针对患儿站立行走问题,给予普通针刺、电针、推拿等治疗改善肢体功能,脉冲电治疗改善肢体肌力

脑瘫治疗过程比较漫长家长这个途中一定要耐心,鼓励关爱、包容患儿

脑性瘫痪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很有可能是因为在生产的时候大脑缺氧所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因为家族遗传的原因,如果小儿脑性瘫痪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智力低下,并且也有可能会出现面目表情呆滞的状况,在发现脑性瘫痪后,最好是及时的做一些康复理疗。主要是指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发育没有成熟,造成脑损伤,所导致患儿出现姿势各项功能障碍。大多会出现在脑部,有些会导致孩子四肢功能障碍,患了这种疾病,孩子会出现癫痫,行为异常或者是智力低下等情况。第四种是肌张力低下型,通常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会慢慢转变为痉挛型或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性瘫痪通常会见到的类型为痉挛型,痉挛型发病多与早产和缺氧有关联。

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脑瘫主要会表现为运动功能的障碍,也会有感知异常、精神、行为异常、智力低下、听觉、语言障碍等。是肌张力及神经反射异常,典型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改变,即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新生儿期肌张力低下,随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增高,一到两岁达到高峰,被动活动关节时阻力增大,一经外界刺激还可诱发痉挛表现为异常的姿势,如肩关节内收、内旋,屈肘、曲腕、拇指握于四指之中,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屈膝、足马蹄内翻或者外翻等。如果是由于手足腓动型的脑性瘫痪,会产生有手脚动作控制异常的现象,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

脑梗瘫痪后能恢复吗

脑梗塞患者出现了瘫痪,如果瘫痪不是特别严重,经过积极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恢复的,但是如果瘫痪比较严重,即使经过正规的系统的治疗,也可能会遗留有一定的后遗症,所以如果出现急性脑梗塞导致瘫痪,早期可以考虑应用溶栓的药物,同时应用一些改善脑循环活血化瘀,清除自由基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配合针灸理疗,进行积极的康复锻炼,通过系统的治疗,瘫痪的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但是如果瘫痪比较严重,通过这些系统的治疗,患者仍然可能会出现,集体运动不灵活等后遗症。

科普文章

更多

脑性瘫痪进行康复训练,病情可得到有效缓解

患儿1岁时被诊断为脑性瘫痪,给予药物以及康复治疗(具体不详),出院后由于家长没重视患儿的病情,也没做好护理,患儿现仍不可与人简单交流,也不能独立站立及行走,下肢肢体仍然僵硬,身体平衡能力也不好,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我院就诊。结合患儿的既往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目前诊断脑性瘫痪。治疗上予以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知觉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为主,治疗后患儿可以独立行走短暂时间,可进行简单的日常语言交流,精细动作稍差,但是比入院的时候有所进步,平衡能力较前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

孩子脑性瘫痪,一定要注重康复治疗

患儿早产,出生时浑身青紫,评分为7分。3个月后家属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低于同月龄孩子,就诊当地医院行头颅核磁检查,发现脑脑白质软化灶,诊断为“脑性瘫痪”。现家长为进一步治疗,带孩子于我院就诊。入院检查后,予以针灸+推拿+辅助低频脉冲、平衡功能训练、手指点穴等治疗。1年后,患儿已经能够独立行走数步。

13岁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训练让她自由站起来

患儿1岁时就诊于外院,诊断为脑性瘫痪,给予康复治疗,治疗效果不好。因为本次就诊患儿诊断基本明确,所以综合考虑后决定给予脑瘫肢体综合训练以及头皮针、中频脉冲电治疗、低频脉冲治疗等,通过治疗,患儿下肢力量增强,下肢承重能力得到增强,可完成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