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天气逐渐变凉,逐渐进入了“心梗”多发季,天气变化被称为心肺功能的晴雨表,因为心血管功能对温度的变化最为敏感,当气温骤降时,人体耗氧量剧增,心脏为维持正常的体温,需要改变心率和增加血压。
每年秋季到来时,是我国心血病疾病的高峰期,心血管病患者就比平时要增加三成,这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能正确、科学地预防,可以避免心血管疾病侵袭的。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预防
1、精神要放松
秋季人的情绪容易出现低落、抑郁、烦躁,这些负面情绪很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因此,不管遇到开心的事情或是悲伤的事情,冠心病人都要以平和、舒畅的心态去面对,千万不能一笑就笑个没完,一伤心就郁郁寡欢,一定要避免大喜大悲。
2、多测血压保持血压稳定
秋天的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血压有所增高,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随时要稳定好血压,这样可控制心肌耗氧量。每天最好早晚用血压计测量血压两次,如果血压过高或过低,要注意休息,及时调整治疗药物。
3、体育锻炼要适度
在室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坚持适度的户外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使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建立起侧支循环,保证对心肌的供血。可以选择慢跑、打太极、慢走等,但运动量不能过大,每次运动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额头上微微出汗就应立即停止。
4、饮食要科学合理
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苹果、葡萄、青菜、菠菜等,防止便秘,摄入足够的水分,以控制机体血液黏稠度,防止形成血栓。要少吃蛋黄、动物脂肪和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少吃甜食及过咸的食物。
5、不要搬抬过重的物品
在搬抬重物时必然要弯腰深呼吸,其生理效应与用力深呼吸解大便类似,是诱发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如果搬抬重物品,在秋季很容易引发心肌梗死,如果抢救不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6、不要用过烫的水洗澡
水温太高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造成心肌缺血。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把水温调好后再沐浴到身上,浴室闷热且不通风,这种环境下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洗澡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以内,尤其是老年冠心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
7、不要盲目急救
生活中时常因为没有注意好,冠心病人难免会出现急性心梗,这时家属就会立即搬运至床上或焦急地问话,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一旦出现心梗症状,要让病人就地安卧,不要翻身,尽量让病人少说话,更不要摇晃病人,应先让病人服下急救药物或给予吸氧,同时立即拨打“120”紧急送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