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多在秋季 患者要注意

眼下,天气逐渐变凉,逐渐进入了“心梗”多发季,天气变化被称为心肺功能的晴雨表,因为心血管功能对温度的变化最为敏感,当气温骤降时,人体耗氧量剧增,心脏为维持正常的体温,需要改变心率和增加血压。

每年秋季到来时,是我国心血病疾病的高峰期,心血管病患者就比平时要增加三成,这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能正确、科学地预防,可以避免心血管疾病侵袭的。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预防

1、精神要放松

秋季人的情绪容易出现低落、抑郁、烦躁,这些负面情绪很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因此,不管遇到开心的事情或是悲伤的事情,冠心病人都要以平和、舒畅的心态去面对,千万不能一笑就笑个没完,一伤心就郁郁寡欢,一定要避免大喜大悲。

2、多测血压保持血压稳定

秋天的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血压有所增高,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随时要稳定好血压,这样可控制心肌耗氧量。每天最好早晚用血压计测量血压两次,如果血压过高或过低,要注意休息,及时调整治疗药物。

3、体育锻炼要适度

在室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坚持适度的户外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使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建立起侧支循环,保证对心肌的供血。可以选择慢跑、打太极、慢走等,但运动量不能过大,每次运动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额头上微微出汗就应立即停止。

4、饮食要科学合理

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苹果、葡萄、青菜、菠菜等,防止便秘,摄入足够的水分,以控制机体血液黏稠度,防止形成血栓。要少吃蛋黄、动物脂肪和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少吃甜食及过咸的食物。

5、不要搬抬过重的物品

在搬抬重物时必然要弯腰深呼吸,其生理效应与用力深呼吸解大便类似,是诱发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如果搬抬重物品,在秋季很容易引发心肌梗死,如果抢救不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6、不要用过烫的水洗澡

水温太高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造成心肌缺血。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把水温调好后再沐浴到身上,浴室闷热且不通风,这种环境下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洗澡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以内,尤其是老年冠心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

7、不要盲目急救

生活中时常因为没有注意好,冠心病人难免会出现急性心梗,这时家属就会立即搬运至床上或焦急地问话,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一旦出现心梗症状,要让病人就地安卧,不要翻身,尽量让病人少说话,更不要摇晃病人,应先让病人服下急救药物或给予吸氧,同时立即拨打“120”紧急送往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是多少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指的是给心脏供血的冠脉血管,因为斑块的破裂或者是侵蚀,出现了急性的闭塞,导致了所供应的区域的心肌细胞的急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取决于梗死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一般而言急性心肌梗死的自然死亡率大概在30%左右,而如果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内死亡率可以降到10%甚至更低,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不仅仅体现在死亡率高,更体现在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预后的严重损害。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第一,疼痛。它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程度有轻有重,对于原发性心绞痛的患者来说,疼痛的发生的部位和性质类似于心绞痛,无明显的诱因且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有的可以达数小时或者数天,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以后不能够缓解。第二,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它是由于坏死物质被吸收引起的,一般是在疼痛发生后24到48小时以内出现,一般是在38度左右很少超过39度。第三,胃肠道症状。可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这种不舒服,它是与迷走神经受刺激坏死的心肌刺激引起的。第四,心律失常。见于75%到95%的患者,多发生在起病一到两周以内而已,24小时以内最为多见,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第五,心力衰竭。主要是引起的是左心衰竭,出现一个肺水肿,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和口唇齿干的现象。第六,可以引起低血压和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导致死亡

急性的心肌梗死大家从各种媒体上都能得到很多,因为经常会有说比如说政界的名人,体育界的名人包括很多医生会猝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那这种猝死很多都是由于心肌梗死造成的。因为在所有的内科疾病里边基本上发病之后,迅速地会导致病人死亡的心脏应该是占在首位的。而且在这些疾病里边,基本上以心肌梗死应该占到首位,心肌梗死实际上就是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出现了一个急性的闭塞。在急性的闭塞之后可能会导致,比如说恶性的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心脏的骤停、心脏的破裂,所有这些都有可能会导致病人立即出现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