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痛风石的症状

痛风患者常会出现突发一个或多个关节重度疼痛,多于夜间突然起病,还会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关节表面皮肤红紫,紧张发炎等等。痛风的发病可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无症状期,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但尚未发生痛风。仅仅表现为痛风石,关节炎及尿酸性肾结石。从血尿酸升高至出现症状可达数年。第2个阶段,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期及间歇期。急性关节炎期一般多出现在午夜或者是突然起病,关节疼痛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还会伴发热,高尿酸血症等等。第3个阶段是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周关节周围以及鹰嘴,跟腱或者是髌骨滑囊处。慢性关节炎期多见于未规范治疗的患者,受累关节非对称性、不规则肿胀疼痛,关节内大量沉积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畸形,尤其在手和足部,并可造成残疾。所以说痛风的治疗是非常的重要,如果出现血尿酸增高的话,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早期可以通过中药,西药进行综合的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及时规范的治疗,以免发展到后期造成严重的后果。
痛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运动型痛风

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体重减轻又可以减少痛风的发作风险成为正循环。建议痛风患者每周进行三到四次的运动,每次运动三十到五十分钟,可以是跑步、骑单车、游泳,运动量要逐步的增加,以不觉得过度劳累最合适。注意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比如爬山,长跑等,或者突然的受凉,因为劳累和运动损伤也是痛风发作的风险因素之一。

运动型痛风

患者运动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比如步行、慢跑、慢速有氧运动、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等,这些运动因为持续时间长,所以把糖类消化掉之后,就会逐渐消耗身体内储存的脂肪来提供能量。锻炼对于预防痛风是否有帮助,要从两方面来看:适当的运动锻炼对促进新陈代谢,恢复关节功能有帮助,但是剧烈的运动,使肌细胞分解释放核酸物质,使血尿酸增高,反而会诱发痛风的发作。所以痛风患者锻炼要有一定的原则,首先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在指导痛风患者运动的时候,总是强调运动的目的是健身、减重,而不是要做运动员。

痛风年轻化

根据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年轻的痛风患者多数具有社会活动频繁,工作压力大,生活欠规律和饮食结构不合理等特征,发作的诱因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劳累运动,海鲜,啤酒,白酒等是最常见的诱因。这些年轻的痛风患者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体型肥胖,具有更高的体质指数和腰围水平,而且青年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往往也比中老年组更高,所以青年的痛风患者更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避免痛风的反复发作。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痛风患者由原来的中老年居多逐渐转变成了年轻患者居多,原因除了少数与遗传有关以外,大部分患者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有明显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