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的治疗

​多发性肌炎治疗的目标为改善肌肉力量,增进日常活动及功能,减轻肌肉外表现(如皮疹、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发热)。当肌力改善后,CK也随之下降,反之则不然。但不幸的是常见的倾向是“追逐”或“治疗”CK水平,而非改善肌无力,因此造成过长时间且不必要的使用免疫制剂治疗。如果经过足够的治疗,无论CK是否下降,只要肌力没有客观改善,则应谨慎的停止免疫制剂的治疗。治疗的药物包括:一、糖皮质激素,首先选用口服泼尼松,其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可决定将来是否需要应用更强的免疫制剂。二、其他免疫制剂,大约75%的患者最终需要加用免疫制剂治疗,当患者在激素治疗三个月后反应不佳、患者出现了糖皮质激素抵抗、出现了糖皮质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多次出现激素减量过程中病情复发或疾病快速进展出现严重肌无力和呼吸衰竭时都是加用免抑制剂的指征。三、免疫调节,在一项对照研究中对难治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不但可以改善肌力、缓解皮疹,而且能够改善疾病的免疫病理学改变。

多发性肌炎的症状

颈部肌肉无力,抬头困难,呼吸肌受累的,可以出现胸闷及呼吸困难,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心肌受累,本病感觉障碍并不明显,腱反射无明显改变,可以出现明显的肌萎缩,也可以合并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干燥综合症。在数月内逐渐出现肩胛区和骨盆区及四肢近端肌肉无力,蹲位站立和双臂上举时困难,常伴有肌肉关节部的疼痛,酸胀,压痛。多发性肌炎的临床表现为,在发病前多有感染或低热,主要表现为亚急性至慢性进展的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还有一些病人可以合并恶性肿瘤,如肺癌等。

多发性肌炎诊断标准

皮肤症状,颜面特别是眼睑,四肢,伸侧出现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常伴有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脱失及萎缩。二、肌肉症状,四肢近端肌肉有疼痛和触痛,肌无力或萎缩活动困难,急性期有不规则发热和关节痛。三、尿肌酸、肌酸激酶、醛羧酶中的一项升高。四、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五、组织病理,皮肤透明性变,胶原纤维增生,肌肉纤维萎缩变性,横纹消失,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等改变。上述五项中具备头两项加后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以确诊,具备第一项和其他任何一项为怀疑诊断。

多发性肌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多发性肌炎诊断标准

多发性肌炎的诊断条件是有四个:第一、有四指近端的肌肉和颈肌的对称性的无力等症状。第二、血肌酶,血清肌酶谱包括肌肉肌酶等的异常。第三,肌电图是肌源性的损害。第四、肌肉活检异常。这四个异常的条件当中如果是具备有三条或者是更多的话,即可以确诊为多发性的肌炎,具备多发性肌炎的诊断标准,而同时又有皮疹者即可以诊断为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吃什么好

在饮食上患者可以多进食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粗粮、脱脂牛奶、鱼和家禽类,尽量的减少食用生冷以及辛辣的食物以免伤脾化湿,同时不吃或者少吃芹菜、黄花菜、香菇等增强光敏感或者促进免疫功能的食物。多发性肌炎是一组与横纹肌炎性病变为特征的疾病,女性患者比男性多见,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除了累及肌肉以外还可以累及心脏等多脏器。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主要的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多发性肌炎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对称性近端肌肉发力、疼痛和压痛,伴特征性皮肤损害一般不难诊断,再结合血清肌酸酶和醛缩酶的增高,24小时尿肌酸排出量增加,必要时结合肌电图的改变和病变肌肉的组织病理检查可以确诊本病。目前采用的诊断标准为:一、数周至数月内,对称性肢带肌和颈屈肌进行性无力,伴或不伴吞咽困难或呼吸肌受累。二、肌肉活检显示横纹肌I 型和Ⅱ型肌纤维变性、坏死、被吞噬、再生以及单个核细胞浸润,伴有炎性渗出。三、血清肌酶谱升高。四、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五、皮肤特征性损害,如眼睑呈淡紫色,眶周水肿,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背面鳞屑样红色皮疹等。符合1-4可诊断为多发性肌炎,同时伴有五则诊断为皮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