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中年女性,36岁,患者主要症状是发作性头晕1小时,无明显诱因,伴随视物旋转,症状呈阵发性,伴全身发麻,大汗。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前庭周围性眩晕。治疗上给予患者倍他司汀片,缓解头晕症状。经过药物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在经过与家属协商后准予出院。
【基本信息】女、36岁
【疾病类型】前庭周围性眩晕
【就诊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就诊时间】2019年2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倍他司汀片)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
【治疗效果】病情已得到控制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中年女性,36岁,患者自诉就诊当天晚上七点的时候突发头晕,看周围东西的时候老觉得再转,开始以为是低血糖,就没太在意,结果头晕的时候全身发麻,出好多汗,一阵一阵的。
我问她头晕的时候头有没有动?
她说:“我记得当时是坐着然后起来时头晕的。”
又询问她的既往史,发现她有左上肢骨折手术史还有对青霉素,头孢及左氧氟沙星过敏,其余无异常,于是先将女士收入我院,进行下一步的诊断治疗。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我立即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正常,由于患者主要症状是发作性头晕1小时,头晕的原因有很多,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头晕时伴随视物旋转,症状呈阵发性,伴全身发麻,大汗,这些症状与眩晕的临床表现相似,为了进一步确诊,我们重点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患者神经系统体检无阳性体征,由于我们怀疑患者可能为前庭类疾病,于是安排患者进行眼震电图检查,眼震电图检查技术是近几年临床常用的前庭功能检查技术,主要用于判定前庭功能的检查评估,它主要是辅助诊断眩晕疾病。
患者进行眼震电图结果显示位置及变位性眼震实验显示卧位可见右向性眼震,视跟踪实验Ⅱ型,视跟踪实验目的是检查视平稳系统的功能状态,在临床上对前庭末梢和中枢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Ⅱ型说明患者60%正常,40%异常为前庭周围性病变,完善其余检查,再加上患者的症状表现,最终确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
患者确诊后,我们立即对患者采取治疗,给予患者倍他司汀片,用于治疗患者的前庭周围性眩晕。经过药物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在经过与家属协商后准予出院。
三、治疗效果
患者来我院之前头晕,视物旋转伴全身发麻,大汗,在我院经过治疗后,头晕症状明显好转,发麻出汗等伴随症状消失,无恶心呕吐,出院时进行体格检查并未发现异常,治疗结果好转,经过协商准予出院。
出院时嘱咐患者低盐、低脂饮食,适度活动,多休息,避免劳累,按时服药,有任何不适,随时就诊。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应保持乐观的情绪,不宜过于担忧,家属也应注意安慰患者,可以听听音乐放松心情;
2、在饮食方面也要多注意,合理饮食,多吃清淡,营养,健康的食物,比如米粥,鸡蛋羹等,也可以多吃一些绿叶蔬菜和水果,补充机体营养,促进疾病恢复。
五、个人感悟
前庭周围性眩晕是指前庭感受器和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的眩晕,多伴有听力改变和前庭功能异常,临床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还有伴随症状,本患者就是突发性旋转性眩晕,程度较剧烈,患者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时持续时间短,可自然缓解,同时伴随全身发麻,大汗等症状。
造成眩晕症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作压力大,再加上睡眠不好、经常熬夜等,就可以诱发,那应该如何预防前庭周围性眩晕呢?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由于患者睡眠质量不好,尽量保持卧室与整个屋子处于安静环境下,不要出现嘈杂的声音,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与流通,开窗透气,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不要过于忧虑,不要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