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1
简介: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暨北华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被吉林省卫生厅授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2年获批吉林地区唯一生殖医学中心。医院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先进的医疗设备、优良的服务水平享誉省内外。

  医院建筑面积5.034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181张,抢救室床位87张;现有临床科室36个,医技科室9个;年门诊量约60万人次,年收治病人在3万人次。医院现有职工140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63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17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96人,博士研究生学历 29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3人,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2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3人,吉林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8人,吉林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7人。

  医院有吉林省重点专科4人:心血管病内科、检验科、心胸血管外科、肝病科;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5个:吉林省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整形外科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吉林省临床检验重点实验室;心血管内科被省卫生厅批准为吉林市心脏介入诊治中心。校级科研平台4个:肝病研究所、脑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临床检验与实验诊断研究所;市级研究所2个吉林市手外科研究所、吉林市护理研究所;吉林市重点专科13个:心血管病内科、神经内科、肝病科、手显微外科、皮肤科、妇科、普外科、脑外科、检验科、CT科、电诊科、临床护理、临床免疫。院级科研平台7个:颅内肿瘤研究所、医学影像研究所、临床放射医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及纳米组织工程治疗研究所、骨疾病研究所、手外科研究所、生殖与遗传研究所;院内研究室11个:肾病风湿病研究室、血液病研究室、呼吸病研究室、糖尿病与代谢骨病研究室、心血管病研究室、脑血管病研究室、医学影像研究室、肝病研究室、手显微外科研究室、医学真菌研究室、临床免疫研究室。

  医院坚持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先后购置了高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现已拥有美国GE公司产lnnova3100型大平板全数字多功能血管造影机(DSA)、日本东芝大型多功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计算机X线摄影机(CR)、X线数字摄影装置(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医用直线加速器、智能型乳腺摄影机、炫速双源CT机、四维螺旋128层CT机、1.5T磁共振机、X线数字胃肠透视摄影机等,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规模体系,为病人提供先进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提高了医院的综合诊治能力。

  医院建立了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远程会诊系统,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品牌求发展,人才兴院,质量立院,科技强院”的办院理念,将“大医无疆,厚德致远”作为医院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在诊治疑难病症、高新医疗技术方面跃上了新台阶,救治大批危重病人,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医院开展了心脏射频消融术、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二尖瓣及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断指(趾)肢再植技术,断指延迟再植功能重建手术、臂丛神经损伤治疗及各种带血管的组织瓣移植、肾移植等高难度手术、经皮经肝胆道穿剌引流术、B超、CT导向下的肝细胞组织活检、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心脏直视手术、心脏换瓣手术、右腋下微创切口心脏直视手术,开展了首例视网膜玻切手术和电视野、电生理诊查技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技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技术,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肿瘤的放射治疗、超声监测胃半固体排空试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颞下颌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新技术,并加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集团医院,实现了强强联合,使医疗技术与国际接轨,部分科室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省内知名、地区权威的水平。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精粹的医学人才。第一临床医学院设有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2个专业。具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为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立项建设学科,承担北华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的培养任务,现在院本科生1385人、研究生269人、留学生149人。设有临床教研室32个和吉林省实验示范中心1个,医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日趋完备,承担6个专业的临床教学及硕士研究生的授课任务;年完成理论授课8000余学时,年接收课间实习、毕业实习学生800余人次。

  2009年至今,医院共获批科研项目1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项目55项,获科研经费247.5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12项,吉林市科技进步奖86项,发表核心以上期刊论文366篇。

  医院对外交往和技术交流不断扩大,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一些高等学校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经常互派学者访问、研修,并进行了多次学术交流,提高和扩大了我院的学术地位及影响。

  院领导班子正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段,带领全院职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大力弘扬“大医无疆,厚德致远”精神,为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不断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几代人筚路蓝缕,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事业全面发展,发扬光大,为医院的美好明天、为吉林市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江城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展开
吉林市解放中路12号

健康科普

短视频
视频
音频
文章
问答

冠心病不重视,可能会导致缺血性心肌病反复心衰

患者中年女性,刚满51岁,四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的心慌发作,自觉心跳快,症状发作以活动后为著,休息后可缓解。发病后一月,患者于外院就诊,确诊冠心病、心衰、阵发性房颤等,就诊我院确诊心肌病、二尖瓣及三尖瓣关闭不全、冠心病和心房颤动,经治好转出院。予以患者缬沙坦降压+螺内酯、呋塞米两联利尿+利伐沙班抗凝+美托洛尔改善心室重构+伊伐布雷定控制心率+普伐他汀调脂等进行治疗,后加用非布司他。患者住院治疗4天,胸闷气促症状较入院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平稳。

室上速如何治疗?吃药还是手术?

患者45岁,就诊前1年出现心慌不适,外院行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顺钟方向,ST段改变,于是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来我院进一步治疗,完善血常规、血凝、生化、BNP、肌钙蛋白、感染三项、乙肝两对半、心电图、心脏超声、CT等检查。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上予以心脏病损腔内消融术,手术顺利,术后情况可,病情稳定。

若想远离心肌梗死,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很重要

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疼痛部位主要在心脏部位,持续5到10分钟后缓解。我初步考虑患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冠心病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给予患者输注瓜蒌皮注射液、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血栓通等进行辅助治疗,同时给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辛伐他汀调脂稳定斑块、硝酸异山梨酯扩张冠脉治疗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胸闷、胸痛等症状并未再发作。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好血糖,以免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半个月前患者出现胸闷、胸痛,比既往加重,建议患者住院治疗。入院后根据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明确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心功能三级,冠脉支架术后,糖尿病。明确诊断以后,立即予以了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改善循环、他汀调节血脂、胰岛素稳定血糖、改善心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胸闷、胸痛症状缓解,也未在发作。

心肌梗死动脉反复狭窄,二级预防很重要

患者有阵发性胸痛症状十几年,在当地医院诊断“冠心病”,并且分别于2007年、2009年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症状缓解。2小时前患者再次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发作比之前频繁,缓解时间也比之前延长,于是来我院就诊。

心肌梗死要注意!规律服药很重要

患者2年前因为胸痛发作诊断为心肌梗死,行心脏搭桥手术后症状好转,但术后没有规律口服药物进行治疗。15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心前区阵发性胸痛,口服10粒速效救心丸后缓解。1天前休息时再次出现心前区疼痛服药后没有缓解,于是到我院就诊。完善检查后考虑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予以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状态;静脉输注血塞通来疏通血管;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来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脂稳斑。住院治疗7天后,患者心前区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在住院期间没有再次发作。

左胸部压迫、疼痛伴大汗?警惕出现心肌梗死!

半个月前患者因心前区不适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当时给予了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病情好转了之后就出院继续口服药物治疗。1天前患者再次发作胸痛,遂来我科住院治疗。完善检查后诊断为“亚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给予患者静脉输入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状态,同时给予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扩张血管、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脂稳定斑块,住院治疗3天后症状缓解。

胸痛像火烧怎么回事?警惕出现心肌梗死

患者6个小时前开始出现胸痛,位于胸骨的中下段,诉像火烧灼一样疼痛,持续约半个小时,伴有胸闷、出汗等症状,休息无明显改善,遂来就诊。完善检查发现患者肌钙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心电图V1-V3导联ST段抬高,考虑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建议患者住院治疗,并输注瓜蒌皮注射液、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泮托拉唑等,同时进行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等治疗。住院治疗5天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未再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老奶奶胸闷憋气原来是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

71岁女性2小时前突发胸闷、气短,半小时前出现呕吐表现,测量血压属于休克血压,考虑“心力衰竭”,给与抢救及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扩张血管,静滴丹参冻干活血化瘀,极化液营养心肌,脑利钠肽纠正心衰,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泮托拉唑护胃,患者胸闷、憋气症状明显减轻。嘱其出院后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心脏超声。

71岁先天性心脏病,予以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

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30余年,慢性胃炎史20余年,且4年前因“前列腺肥大”于我院进行了手术治疗。近两个月出现无明显诱因咳嗽,呈阵发性,伴咳少量黄痰,伴有活动后气促,经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双肺炎症”。予以地高辛片、速尿片、螺内酯片、氯化钾缓释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卡托普利片、溴己新片进行抗感染、雾化化痰、止咳、降肺动脉压力、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好转。

70岁心力衰竭患者,半个月药物治疗后成功出院

一老年女性3个月前某次活动后突发胸闷、气喘,休息后不可缓解,当时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但出院后症状仍然间断发作。一天前上厕所后出现气短,大汗淋漓伴胸闷,夜间不能平卧,今于我院完善电解质、血细胞、B型钠尿肽、心电图等检查后,诊断为“心力衰竭 心功能IV级”。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塞米、重组人脑利钠肽等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活动后胸闷、气短等症状消失,一般情况尚可。

65岁婆婆以为只是小小的感冒,但居然诱发了心力衰竭

刘女士本身有肺纤维化病史6年,高血压病史20多年,期间未规律服药、未定期复查。五天前因感冒突然出现胸闷、气促气短,喘咳症状,咳嗽时会咳出少量黄白色粘痰,夜间平卧时呼吸受限,偶尔会因为憋闷惊醒,自行购药服用后症状未见缓解。于我科完善系列辅助检查后诊断为心力衰竭,给予抗凝、扩张血管、抗感染、利尿、抗炎、吸氧等治疗后,患者尿量增多,血压明显控制,胸闷、气促气短、咳嗽症状均得到好转。

反复胸痛几年突然加重,要当心不稳定型心绞痛!

一老年女性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6年前劳累后常有胸口疼痛,疼痛几分钟,休息后缓解,3天前症状加重。完善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冠脉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给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胸痛症状消失,一般情况可。

突发急性重症心肌炎,ECMO出现“心”奇迹!

患者在是就诊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心慌、头晕,全身无力,期间出现黑朦两次,每次发作时间短暂,后面症状自己慢慢缓解,偶尔伴有咳嗽。外院给予多巴胺维持血压、心肌、护肝、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但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于是转诊到我院,确诊急性重症心肌炎,予以体外膜肺氧合等一系列治疗。患者病情好转。

心悸10年,原来是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退休老太太10年前偶发心悸,发作时偶尔伴有头晕、胸痛表现,休息后可缓解,未予重视。昨日夜间症状加重,就诊我院,完善心电图、电解质、心脏超声等检查后,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低钾血症”,给予氯化钾缓释片口服补钾,美托洛尔稳定心率、营养心肌以及对症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后,住院期间患者未出现心悸,无头晕、头痛、咳嗽等不适。